放飛理想立志成才
報告指出,期間,我國人才供求總體仍將存在總量短缺與結構性短缺、供給性短缺與需求性短缺并存的狀況。據預測,期間,我國人才需求將持續增長。到XX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需缺口為1746萬~2665萬人,其中第一產業缺口為20.6萬人,第二產業為96萬~246.9萬人,第三產業為361萬~672萬人,新興產業為32.7萬~53.8萬人。從結構上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人才短缺問題更為突出。今后一段時間,我國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將明顯增強。
【來源:時事資料手冊XX年第6期】
【備用資料】
《中國現代化報告》:中美經濟相差1XX年
中科院2月18日發布《中國現代化報告》,認為XX年中國與美國等七個國家相差1XX年左右
“中國經濟現代化在本世紀將進入世界前10名。”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在昨天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中披露了中國經濟現代化的目標:在2050年前達到世界經濟現代化的中等水平,進入世界前40名;在2050至本世紀末,中國將全面實現綜合經濟現代化,經濟現代化水平進入世界前10名。
■中國經濟距世界先進水平的絕對差距還在拉大
“上世紀后20年,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的高增長率,經濟成就世界矚目,但中國經濟距離世界先進水平的絕對差距還在擴大。”課題組在報告中指出,雖然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很高,但因其起點低,年增長量很小,與世界經濟先進水平的絕對差距仍在擴大中。數據顯示,從1960年到XX年的40年間,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絕對差距擴大了12倍。在1960年,人均gdp相差2787美元、XX年相差33905美元。
在進行大量數據分析和科學比較后,課題組指出,XX年中國仍然屬于經濟欠發達國家,距離世界經濟先進水平的差距非常大。XX年中國綜合經濟現代化指數排世界108個國家的第69位。XX年,中國處于工業化的中期,經濟現代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國經濟現代化的任務非常艱巨。”課題組認為,如果把人均gdp和經濟結構的綜合年代差理解為中國經濟現代化水平與其他國家的年代差距,那么,XX年中國經濟現代化水平的國際差距十分顯著。XX年中國與美國等7個國家的綜合年代差在1XX年左右,與德國等7個國家在80年左右,與日本等6個國家在50年左右,與葡萄牙等5個國家在30年左右。
■中國地區經濟現代化不平衡
《中國現代化報告》中指出,中國地區之間的現代化水平十分不平衡,的報告中也指出,地區經濟現代化也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
報告以XX年的數據展開分析說,經典經濟現代化指數排前10位的地區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蘇、廣東、遼寧、福建、山東和黑龍江。如果京津滬港澳臺不參加排名,XX年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排名前10位的地區為:浙江、遼寧、江蘇、廣東、黑龍江、湖北、重慶、吉林、福建和山東。
報告指出,XX年中國屬于經濟欠發達國家,經典經濟現代化指數為22分,排世界108個國家的第64位,處于經典經濟現代化的發展期。如果保持1990—XX年經典經濟現代化指數的年均增長率不變,中國完成經典經濟現代化大約需要28年。
■2050年前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重中之重”是提升經濟質量
課題組指出,從現在到2050年前,中國經濟現代化至少將面臨經濟質量、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競爭力三大瓶頸,其中,“重中之重”是提升經濟質量。“雖然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經濟質量的國際差距十分明顯。”報告指出,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高收入國家的1/27。中國要達到XX年的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全員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生產率分別需要提高26倍、32倍和46倍,按照7%—8%的年增長率計算,分別需要49年、46年和50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