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政治第3課 笑對生活教學設計
中度壓力與焦慮是考試的最佳狀態,應該利用好考試的壓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努力調整和放松自己。過度的考試焦慮可使人注意力渙散,干擾回憶過程和思維過程。克服考試焦慮,關鍵要“對癥下藥”,即根據導致考試焦慮的具體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調控方法。教材介紹了考前自信訓練和考中放松訓練方法。自信訓練主要是運用交互抑制原理,通過使考試焦慮患者自我表達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使得那些消極的自我意識得到扭轉,藉以削弱或消除其考試焦慮的一種自我訓練方法。其步驟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步,學會察覺個人消極的自我意識。一般來說,當個體獲得將參加考試的消息后,假如具有神經性倒胃或面部肌肉緊張感等生理變化,通常是對即將來臨的考試已經朦朦朧朧地浮現出某些擔憂的念頭。針對這些潛意識或朦朧的念頭,把它清晰地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可以把個體朦朧的潛意識提高到意識的水平,從而可使個體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當前消極的自我意識究竟有哪些。第二步,養成向消極的自我意識挑戰的習慣。所謂挑戰,是指對消極的自我意識中的不合理成分進行自我質辯,其中包括指出這種消極的自我意識的不現實性和不必要性,闡明由此對個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確今后應取的態度。[問題提示]1. 交流: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不同的心態和不同的處理方式會有不同的效果。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將會……?(見教材p.37)調整好心態,積極主動地看待問題,把困難當成磨煉,迎接每一次挑戰。2. 探究:作為一種學習評價手段,考試是必不可少的。在考試中,不同的同學會有不同的心理感受。考試中,你感到比較輕松,主要原因是什么?考試中,你往往非常焦慮,主要原因是什么?(見教材p.38)(1) 平時基礎扎實,考前準備充分等。(2) 學習態度不端正,效率低下,準備不充分等。3. 感悟:面對考試出現的過度焦慮,你是怎樣應對的?(見教材p.39)與同學交流,相互勉勵,互相舒緩內心壓力等。[教學建議]1. 有些學生由于缺乏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特別是不能正確認識挫折的普遍性,因而在遇到挫折時往往情緒消沉低落,行為紊亂偏激,甚至會產生各種心理疾病。為此,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偉人、明星、老師、父母以及自己遇到過的挫折經歷,說明學生認識挫折和逆境是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時常遇到的,它既可能成為人生經歷中的寶貴財富,也可能成為成長發展中的障礙。2. 收集“戰勝困難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事例,如“中國的保爾”吳運鐸,生命之樹常青的張海迪等;數學家華羅庚的成才路;“乒壇皇后”鄧亞萍的冠軍夢;一代偉人鄧小平三落三起,終成一番偉業等等,討論人應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善于用名人、先進人物戰勝挫折的事跡和名言激勵自己。3.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細致分析導致學習焦慮的具體原因,并通過相互交流,探討適用于自己的調控方法。有條件的學校或教師,可以多向學生傳授一些簡便實用的應對困境的方法。4. 評價建議:有意識地設置幾次受挫情境,觀察學生受挫的反應和表現;舉出一兩個受挫的實例,讓學生寫出他們的心理感受,以此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水平進行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