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效祖國3
b.李明向往從事技術要求較高的工作并立志做出畢生的貢獻。
c.多么希望青少年都成為愛祖國、寧紀律、佳札貌、有知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一代
d.我們要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學生作答,教師歸納:上述說法都屬于理想。因為它們都是一種奮斗目標,都是對未來的一種追求、一種希望、一種向往。這是它們共同的地方.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理想有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活動二:做一做“理想連線.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的第一個◎的第一個◆。
教師講解社會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含義。
學生完成關于理想的連線:小新一一道德理想.小雅—職業理想,小華一一生活理想.小英—社會理想。
教師過渡:理想既然源于現實,又是比現實更高近、更美好的目標,說明理想既不是人們頭腦中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對現實的反映。
教師:根據理想是現實的反映的道理,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第一,20世紀70年代人們理想中的家庭生活條件是四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和收音機。而要看上電視,用上洗衣機、電冰箱、裝上電話是不敢想也是不可能的,那么,這個問題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學生: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會條件下的產物。
教師:對。同學們再思考第二個問題: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冰箱、彩電、電腦等高檔商品進人尋常百姓之家,又說明了什么?
學生:理想要隨著現實的發展而發展。
教師說明:總之,這兩個問題集中說明了一點:理想不可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現實,而是社會現實的反映。而樹立崇高的理想對人生或對社會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活動三:演一演“總有一天.紅旗會插遍全世界“
教師:同學們一定非常熟悉這首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教師:夏明翰為什么有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臨死之前.面對敵人的淫威,不但沒有絲毫畏懼,還能鎮定自若地寫詩抒發自己對革命的堅定?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因此,一個人,一旦樹立了正確的、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
教師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的第一個◎第二個◆的楷體字并完成相關內容。
教師:在歷史上,有無數的像李大釗、方志敏、夏明翰一樣的志士仁人,還有無數的革命家、科學家,他們在崇高理想的指引下,反抗黑暗、抵制外侮、改良政治、改革社會、發展科技、振興經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梢,崇高的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教師:任何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從1歲到101歲都可以為自己繪制一張未來的藍圖,因此理想并不專屬于青年人,但對青年人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青年人對追求真理、探索人生,有著強烈的需求和愿望,青年時代樹立了崇高的、遠大的理想,就會使自己的一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革命前輩李大釗同志曾這樣講過:“青年啊,你們臨開始行動之前,應該定方向.譬如航海遠行的人,必先定個目的地,中途的指針,總是指著這個方向走,才能有達到目的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隨風飄轉,恐怕永無達到的日子!
解放戰爭時,“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理想,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理想,都起到了號召人們同心同德,為之努力奮斗的作用。這些事例說明崇高理想對社會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