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效祖國3
│建主 │ │ │義的大勝利 │
├──────┼────┼─────────┼───────────┤
│改革開放 │鄧小平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 │成功地走出一條建設有中│
│ │ │會主義 │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街道路│
└──────┴────┴─────────┴───────────┘
教師提問:上述歷史事實反映的三位偉人的共同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上表說明了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歷史使命.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則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三位偉人始終把個人的理想與社會的進步、人民的利益和祖國的需要聯系在一起,與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相一致,生命才能放射出絢麗的光彩。
教師: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不同時期的人們都在追求一種理想社會。那么不同時期的人們追求的理想社會究竟是什么樣的?
★活動二:說一說“理想的社會.
活動目的:回顧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比較不同發展階段的人們對社會理想的追求,表達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信念。
活動方式:講故事。
活動準備:全班同學搜集不同時期追求理想社會的故事(包括文字材料、音像資料)。如:《禮記》、《桃花源記》、《天朝田畝制度》、《大同書》等。
活動要求:全班同學分成甲乙兩組,一方講故事,另一方進行點評。
示例:
甲組發言:東晉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把理想中的桃花源寫成一個“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說”的安定社會。人們過著自由、舒適、和睦的生活,那里沒有剝削、戰爭、壓迫,人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乙組點評:這個世外桃源雖然不存在,但它表明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向往,而這個理想社會,就是人民安居樂業,不存在戰亂紛爭的社會,在封建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
乙組發言:意大利的康帕內拉在其寫的《太陽城》一書中描寫的太陽城,不存在私有制和任何剝削制度,大家每天只從事4個小時的義務勞動,其他時間去跳開、唱歌、健身。人人都在公共食堂吃飯,孩子們都有書讀。
甲組點評:康帕內拉的這種描述,不過是一種幻想.因為它在當時既沒有實現的物質條件,也不可能具備現實的思想基礎。
教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追求理想的社會,有時表現為對未來世界的憧憬:如“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有時表現為勞苦民眾尋求自身的自由解放,如“均田免稅”等口號,都反映了勞動人民為爭取自由和解放、改善生活處境的愿望和要求。有時則表現為對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宏偉藍圖的描述.到了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興起之后,在人們的社會理想中,產生了空想社會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