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第10課 我們在行動教案
(三)做一做:
1、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班級改進計劃”的樣板紙,初步讓學生學會怎樣寫計劃。
(為降低學生寫計劃的難度,這里教師要提供完整的“班級改進計劃”紙樣本,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填進計劃紙即可,免得部分同學為怎樣寫計劃而煩惱,浪費不必要的時間。)
2、小組活動:
①分小組、分內容設計專項改進計劃。
②讓學生把整改措施記錄在計劃紙上。
3、匯報并匯總:
①各小組組長介紹自己小組制定的改進計劃。
②全班同學就計劃的可行性進行討論。
③確立班級改進計劃。(教師適時加以指導和補充)
④落實具體執行人員。
(改進計劃的形成,是同學們在活動中針對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通過自身的思考和感悟而得到的最終結論。經過可行性分析和教師的指導后就進一步形成了同學們的共識內容,加之確定了具體的落實執行人員,對于班級面貌的切實改觀定會有明顯成效。這一環節放手讓學生去實踐,自主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可使學生在個體活動,集體活動中充分發揮自主性。)
(四)教師小結:
俗話說:“計劃計劃,墻上掛掛”。光有計劃還不行,只有把計劃落實到行動上,才能變為現實。同學們,為了讓我們的班級真正成為一個優秀的集體、成為我們學生快樂的家園,就讓我們一起來為之努力吧!
三、本課時教學建議:
1、本節課是建立在上一節課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之上的,是通過學生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進一步實現的。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時教者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去體驗、感悟,從而獲得真實感受,同時要及時鼓勵學生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并將學生達成共識的觀點轉化成自己的情感認識,鼓勵其落實到行動上。
2、在討論“改進計劃”的可行性這一環節上,教者要做到“放”、“收”得當。
本課教學設計總體評價與反思: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教學設計的特征是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把學習的主動權放手讓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自主交流與反思,使他們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形成自己的行為目標導向。在教學中,通過開展“比一比、找一找、做一做”的活動,讓學生參與調查、采訪、走訪等過程,使之學會怎樣在活動中進行調查問卷,明確了建立一個優秀班集體應具備的條件。繼而讓學生進行反思,學會如何有計劃地實施改進及怎樣正確對待他人的優勢與自己的不足。進一步的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班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