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杯子變熱了教學設計
(小組匯報,生與師補充,在匯報的過程中交代清楚注意事項。如:加熱點要固定,鐵片怎么放置等)
(意圖:學生在實驗時,肯定會遇到許多的問題,出現許多的麻煩,因此在動手實驗之前,交待注意事項有助于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會使實驗現象更為明顯,為研究實驗結論做鋪墊)
5、動手實驗
那么熱究竟能否沿著物體傳遞?如果能傳遞的話又是如何傳遞的?想不想趕快探究出里面的秘密?那就開始小組動手實驗吧。
(生小組合作動手實驗)
(意圖:只有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了,才可以使學生探究出結論,從而明白生活中的問題)
6、匯報實驗現象 得出實驗結論
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看出,首先熱可以沿著這些物體傳遞,再從火柴棒掉下的順序以及蠟沫和蠟滴融化的順序中,我們又可以看出,熱在這些物體中是從溫度高的部分向溫度低的部分傳遞的,我們把熱在物體中的這種傳遞方式叫做傳導。
(板書 溫度高→溫度低)
實驗二 物體傳熱本領實驗
物體有很多種,那他們的傳熱本領是否一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不同的物體他們的傳熱本領是怎樣的。
1、出示材料
鐵棒、鋁棒、木棒、竹棒
2、猜測
來猜測一下這四種材料的物體傳熱得快慢會是怎樣的?
(生猜測)
猜測對不對?還得做實驗,
3、熱源討論
我們用什么給它們加熱呢?
熱水
4設計實驗方案
對材料有什么要求?
怎么做實驗?引導學生注意材料要同時放入熱水,加熱時間要一樣,同時摸四種材料的相同高度。
5、動手實驗 填寫報告單
老師統一記時學生實驗,然后填寫報告單。
6、匯報實驗現象 得出結論
熱的良導體
熱的不良導體
五、生活拓展
雖然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傳熱本領不一樣,但是他們又各自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作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見到熱的良導體?
(生說,并解說作用)
哪些地方可以見到熱的不良導體?
(生說,并解說作用)
看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資料
(課件展示)
(意圖:從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所需研究的科學問題,即“科學來源于生活”,又能夠通過學習,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如“鍋把是利用熱的不良導體”又回到生活中去,即“科學服務于生活”。突出了“科學生活化,生活科學化”的教學理念。學生所學的科學知識最終要應用在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科學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六、課下拓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鐵和鋁傳熱速度比較快,那么他們兩個誰傳熱會更快一些?
猜一猜
設計方案
匯報中點明材料的長短、粗細要一樣,用同一個熱源,加熱時間一樣,粘的火柴棒距離火源遠近一樣等。
課下動手實驗
七、課后反思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本節課中,注重了動手之前的動腦活動,先讓學生分組設計實驗,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實驗方案,使實驗方案多樣化、合理化,然后讓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突出了動手之中的動腦活動;實驗結束后,各組匯報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并歸納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動手之后的動腦活動。實驗材料的選擇,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法的逐步完善,都是學生認真思考的結果。像設計實驗探究物體傳熱本領的大小時,學生對實驗方法的完善就是學生之間思維火花碰撞的結果。注重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以此為出發點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達到了獲得新知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