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凸透鏡》教學設計
(3)、學生匯報交流:
看到同學們玩得很投入,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發現。可以開始交流嗎? 現在各小組來展示一下你們的實驗成果,讓大家一起來分享。其它小組要作好記錄,以便與自己的實驗結果相對照。
學生分組上臺展示記錄表并介紹實驗方案(師幫助點燃蠟燭和隨機擺放,演示成功后)噢,(驚訝狀)真成了倒立放大的像。你真了不起!
還有別的發現嗎?好,你來。(看,一個倒立的縮小的像。)
有的小組還有發現,好,你來示范一下(不錯,火焰和像的大小差不多。)
不過,剛才老師發現:有的組在操作時,什么也沒看到,這是為什么?(教師操作蠟燭、凸透鏡、紙屏三者不在一條直線上,)還有的把蠟燭放在這個位置?(教師操作---鏡在一旁)應該怎么做?通過教師的錯誤演示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三者必須在一條直線上。
師小結:對,三者必須在一條直線上,且凸透鏡必須在蠟燭和紙屏之間,這樣才能在紙屏上成現倒立的像。
剛才每個個小組的代表向我們演示了他們的發現,現在請各小組根據自己的實驗情況再結合其他小組的實驗情況,將大量的實驗信息進行分析,看能從中發現什么或得出什么結論。
(4)、學生討論分析實驗數據。
通過分析你們發現了什么?
(學生自由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結果利用課件展示規律:
當凸透鏡距離蠟燭近,距離紙屏遠時,紙屏上會出現倒立放大的像;
當凸透鏡距離蠟燭遠,距離紙屏近時,紙屏上會出現倒立縮小的像。
通過這次實驗,你們受到什么啟發?
學生自由談感想。
這節課的實驗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科學結論是需要反復實驗的,反復驗證的。一次實驗能說明一些問題,但不一定完全科學。
【學生在做完實驗后,一般不太注重總結分析,在這一個環節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善于總結分析,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結論是經過反復實驗,不斷總結分析,反復驗證才獲得的。】
三、聯系生活,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活動,將課上探究活動延伸至課下
(1)談話:小小凸透鏡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學生討論交流。
(3)出示圖象資料:凸透鏡的應用。
(4)出示照相機實物,重點介紹凸透鏡成像作用在照相機中的應用。
四、課堂小結
其實呀,凸透鏡的這些作用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有很多,并且凸透鏡中蘊含了許多科學道理,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在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老師希望同學們課后繼續搜集凸透鏡應用的資料,進一步了解凸透鏡的應用。更希望大家課后像牛頓一樣,進一步開展研究,去探究更多的光學奧秘。
【恰當引導學生課下進行拓展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又將探究活動延續到課下,達到了使學生興趣及各項能力持續發展】
布置作業:
學生制作土照相機
1.教師講解演示制作方法(參照教材圖示)
2.教師指導學生制作
3.教師評價和展示學生制作情況
4.學生用土相機做照像游戲
(以上制作活動,可根據時間情況課外進行)
八、板書設計:
13.凸透鏡
凸透鏡:中間厚 邊緣薄
距紙屏近,距蠟燭遠 縮小
距紙屏遠,距蠟燭近 放大
體會與反思:
本課在教學活動設計上主要體現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探究活動為中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