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 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教案
【目的】培養學生搜集事實與證據的能力和意識;練習常用的基本方法。
【怎樣進行】
(1)頭腦風暴活動
《太陽,我們的朋友》可以“頭腦風暴:怎么辨認方向”為引導活動。太陽給我們指引方向,使我們在迷失了方向的時候能很快找到東南西北。已我國居民為例,早上,太陽的位置大約在東方;中午,太陽的位置大約在南方;傍晚,太陽的位置大約在西邊。
學生進行討論:“我們是怎樣利用太陽來辨認方向的”。學生的這次討論可以是小組形式的,也可以班級集體討論。
隨著學生討論的逐漸深入,有的學生會提出“太陽只會告訴我們方向嗎?”帶著這個問題轉入下面的探究活動。
(2)測量太陽高度的活動
①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太陽高度”。太陽高度是指人看太陽的視線與人的水平視線之間的夾角。
②學生活動:利用儀器測量太陽高度。
a.學習使用測量儀的方法。
首先,把太陽高度測量儀放在地面上,調節水平螺絲,使儀器成水平狀。然后,轉動觀察架,使太陽光穿過通光孔與投影屏上的圓完全重合。最后,我們看到的觀察架上的箭頭所指刻度,便是太陽高度。
b.學生分成小組,每小組由4-6人組成。每小組分工合作,分別負責觀察、監督、檢驗、記錄。
c.記錄和測量不同時間的太陽高度,把觀測內容及時記錄在表格里。
d.分析記錄數據。學生分析自己的記錄數據,把發現的規律記錄下來。
③教師在學生的活動中要加強巡視,及時幫助學生。
(3)測量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活動。
①學生提出問題“影子什么時候長,什么時候短?”。
②學生活動:利用刻度尺測量太陽高度和影子長短。
學生分組活動;記錄和測量不同時間的太陽高度,把觀測內容及時記錄在表格里;學生分析數據,找出規律。
(4)測量并記錄氣溫的活動。
①學生討論:“怎么樣能精確地說出當時地氣溫”。
②學生活動。利用儀器測量當時的太陽高度、影子長短、氣溫變化。
學生分組活動,記錄和測量不同時間的太陽高度、影子長短、氣溫變化,把觀測內容及時記錄在表格里;分析數據,尋找其中的規律。
③交流與總結:
通過這次活動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各小組分析觀察記錄并進行整理,與其他小組交流。小組共同參與,成員之間協商進行。
【參考詢問要點】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用測量工具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據,并做簡單記錄所得到的事實與證據,使我們知道太陽的高度變化能帶來影子的長短不同和氣溫的變化。如,我們發現了哪些太陽和影子以及氣溫之間的變化規律?我們可以借助哪些工具來幫助自己獲得太陽和影子以及氣溫之間的變化規律?
【應變參考】
對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生,還可以先以“測量太陽高度的活動”為例,進行適當的引導,再放開讓學生進行測量影子長短和氣溫變化等活動。
對活動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把“測量太陽高度的活動、測量影子長短和氣溫變化等活動”合并起來進行。
有關太陽的資料
太陽是一個又熱又亮的球,是整個太陽系光和熱的源泉。
在九大行星中,地球離太陽較近。陽光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從太陽射到地球需要8分多鐘。由于它的光和熱,造就了地球上極為豐富多彩的生物界。
太陽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自然界中的煤、石油、天然氣等所含的燃料能,還有水能、風能、潮汐能等等,這些能量中的大部分都來源于太陽的光和熱,不過,這些都是間接地利用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