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 物體的運動教學設計
教師可以進行一項活動:讓學生三人或者四人一個小組通過用不同的參照物來說說自己目前的狀態(學生可以用各種方式來運動)
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到世界上沒有絕對不運動的物體。
教師提問:原處的大樹在運動嗎?你的根據是什么?
學生回答。
教師提問:你們的參照物是什么?
教師提問,如果給你們機會到宇宙中去,你還能看見這課樹的話,你覺得它是在運動嗎?
學生回答:在運動因為地球本身在轉動。
教師: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世界上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
三、鞏固
請學生回去討論為什么要選擇參照物才能判斷是否運動?并舉出例子。
教學反思:
2、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1、會測量走路的速度,能給各種物體運動的速度排序;
會使用秒表。
2、知道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速度可用通過一定
距離所用的時間的多少來進行描述,知道運動方向也
是物體運動的表現,認識一些非常緩慢的運動。
3、意識到事物之間的聯系性,體驗到用比較的方法可以
獲得更多的信息。
教學準備:皮尺、秒表。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活動過程:
活動一 認識
1、感受29頁四幅圖,猜一猜誰移動得快?
“假如它們進行的距離一樣,情況會如 何呢?”
2、龜兔賽跑的故事。
“兔子為什么沒有得第一呢?”
(啟發學生考慮距離,時間的要素)
3、使學生意識到運動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進行衡量。這就是常
說的運動速度。
活動二:在測量與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與慢
1、測一測走路的速度
(1)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花多長時間?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走5米花了多長時間?
(2)用正常步伐走5秒能走多遠?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5秒鐘走了多遠?
2、給運動速度排序p30
活動三 認識物體的運動有一定的方向
1、讓學生閱讀資料p31,去發現臺風預報時,強調方向的重要性。
2、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說一說一些運動的方向
拓展
觀察判斷緩慢的運動
課本p31四幅圖
問:(1)這些物體也在運動嗎?運動得快還是慢。
(2)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也在運動?(參照物)
板書設計: 2、運動的快慢
運動的快慢要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來進行判斷
——運動速度
運動速度:(1)快慢
(2)方向
教學反思:
3運動的方式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觀察出物體有移動、轉動、滾動、振動和擺動這五種運動方式。
2、能夠用圖示法表示出五種運動方式的特點。
3、能夠用集合的方法表現出移動、轉動和滾動之間的相互關系。
4、能夠找出物體運動方式之間存在的異同點。
科學知識:
1、知道移動、轉動、滾動、振動和擺動的運動特點和異同點。認識到各種運動方式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自然界和種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愿意合作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