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第三單元】
情感:對學生進行衛生教育,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空氣存在于我們周圍的每一個地方,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會流動的、能占據空間的氣體。
教學難點:能設計實驗,借助其他介質來觀察空氣。
教學方法:實驗觀察。
教學準備:氣球、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磚塊、空塑料瓶子(礦泉水瓶)、剪刀、針或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游戲導入.
1、教師:“許多同學都玩過氣球,說一說是怎樣玩的?”
2、學生回答后教師安排小游戲“吹氣球”,比一比看誰吹的大。
3、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吹大的氣球中有沒有東西呢?如果有的話,氣球中裝的是什么呢?”
4、學生進行猜測,再想辦法進行證明。(如學生松開吹大氣球,空氣冒出氣球“飛跑了。)
二、通過感知,知道空氣就在我們身邊,初步認識空氣的性質.
1、討論并制訂研究計劃方案。學生討論“把氣球吹起來的這些氣是從哪里來的呢?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思考哪里還有空氣,并想辦法尋找空氣。
2、各個組長匯報研究計劃,教師可以就學生制訂方案中的不足問題。先讓學生自己設計收集空氣的方法并試一試,教師可出示用塑料袋收集空氣的圖例(教材第44頁下圖)展示“逮住”空氣的方法,鼓勵學生用種方法“逮住空氣。
3、空氣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學生先用感官來觀察。你準備用那些感官來進行觀察?教師在此可提學怎樣運用感官進行觀察。這一活動的時間要充分,要讓學生盡可能地充分地感知。
4、教師演示磚快放水中冒氣泡的實驗(實驗中的磚塊越干燥越好),讓學生感知空氣存在于我們的周圍。
5、帶領學生進一步研究空氣存在于什么地方。空塑料瓶中有空氣嗎?指導學生利用教材給出的材料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在此,材料可以不局限于教材所給出的,可以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增減。
三、實驗探究空氣占據空間,空氣能流動.
1、學生猜測:將一只氣球放入塑料瓶中將氣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緊。用力吹氣球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學生進行猜測,教師聽取匯報并詢問學生猜測的依據。
2、實驗觀察,記錄現象。各小組進行實驗操作,匯報實驗現象:氣球吹不起來。
3、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教師提問“為什么氣球吹不起來呢?”小組討論并匯報。引導學生發現如果不想辦法排除瓶內的空氣氣球是吹不起來的。從而得出空氣占據空間的結論。
4、實驗驗證。怎樣可以把氣球吹大呢?學生在發現了空氣占據空間后就會想到:如果想把氣球吹大就必須要將瓶中的空氣排出,只要將瓶子扎破就可以了。“瓶子扎破以后,瓶中的空氣是怎樣跑掉的?”這個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產生新的探索欲望。
教師引導學生用針或錐在瓶上扎孔后,一邊吹氣球一邊將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氣流,體會空氣可以像水一樣流動,進而知道空氣不僅占據空間而且還會流動。
四、歸納空氣具有什么樣的性質.
1、我們運用了許多方法觀察了空氣,大家肯定有許多發現,我們來交流自己的發現,看誰的發現多?交流會使我們每個人有更多的發現。
2、學生分組討論,與同學交流、分析,并歸納空氣的性質。(如:空氣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能占空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