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yè)班語文復習指導
對的建議
復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對進入即將畢業(yè)的小學生而言,通過復習,他們需要將整個小學階段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tǒng)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面對這樣一項艱巨的學習任務,學生難免會產(chǎn)生恐懼心理。那么,如何有效指導學生進行復習,幫助他們過好這一關呢?我想,應該注意做好下面兩個方面。
一、把握“標準” 指導有準繩
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所規(guī)定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是語文教學與語文學習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評價也是圍繞課程目標來進行的,在指導復習時自然應該以此為訓練的達成要求。為此,指導者必須做到心中有準繩,指導不離標。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對構建課程目標依據(jù)的內含(即三個維度)要有深刻的理解,其次對階段目標提及的五個領域(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達成要求要明確到位,以避免復習過程中出現(xiàn)越位或不到位的盲目指導,導致復習事倍功半。
《標準》在闡述課程目標時,明確提出“課程目標根據(j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對這一三維結構我們應作這樣的認識:“知識和能力”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即語文學習智力;“過程和方法”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即語文學習智慧;“情感和態(tài)度”是語文學習的保證,即語文學習動力。知識和能力是可以習得的,過程和方法是可以實踐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可以養(yǎng)成的。因此,在指導復習中,我們仍要堅持:既要考慮到夯實基礎、培養(yǎng)能力,也要關注學生復習知識、形成能力的方法與過程,更要關心學生在復習活動中情感投入、態(tài)度認真的程度。比如指導復習“寫字”這一內容時,一是要求寫得正確、整齊、美觀;二是要觀察握筆方法、寫字姿勢是否正確,筆順是否規(guī)范,行筆是否到位;三是要看看學生喜歡不喜歡寫字,能不能始終都認真寫。
對于《標準》提及的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五個領域及其每一方面的目標要求,指導復習時我們更要加強學習研究,特別是對第三階段(5—6年級)的目標要求,應當結合總目標和前兩個階段目標的內容,逐條加以理解,潛心體會它的內含,推敲它的用詞意圖,并將其濃縮成可操作的綱領性要點,化解成復習的具體內容。比如“閱讀”這一方面,應關注下列目標要點:
1、對閱讀有濃厚興趣,能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會表達方法。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要邊讀邊思考,要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
4、背誦優(yōu)秀詩110篇(《標準》附錄規(guī)定的)。
5、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能根據(jù)需要快速收集有關資料。
6、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學會積累語言材料。
7、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