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班語文復習指導
這里要強調的是,一定要落實“感情真實”的要求,要力戒目前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假情”、“矯情”。“真情”表現的不僅是文品,更是人品;要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或不寫命題作文。
把握教材。現行十二冊語文課本里作文訓練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記敘文,包括寫人、敘事、科學小實驗;二是應用文,包括感謝信、畢業贈言等。要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作文能力狀況,以教材的作文訓練系列內容為依據,立足整體,考慮作文復習。
2、突出重點。整體把握,但切忌平均用力。首先,作文復習要突出重點。如命題作文中的“審題、選材、構思”訓練;材料作文中的“圍繞中心,重點發散”訓練;看圖作文中的“觀察”訓練;應用文中的“格式” 訓練等。抓住這些重點復習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對薄弱環節下功夫,比如記敘文中的敘事、狀物 ,重在求“序”,即按一定順序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物體的形狀、作用敘述清楚;寫人、寫景,重在求“異” ,即抓住特點,寫出該人物、景物與其他人物、景物的不同之處。
3、有計劃性。一是作文復習的時間安排要有計劃性。作文復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必須根據復習總體目標及學生作文能力的狀況合理安排。如記敘文與應用文的復習時間安排,前者要多一些,后者可少一些;再如作文復習的單項訓練與綜合訓練要具有恰當的時間比例。二是作文復習的內容安排要有計劃性。可先安排單項復習,然后再相對集中地進行綜合能力的復習訓練。三是每節課的作文復習要有計劃性。每節課復習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怎樣復習?要認真做好作文復習教學設計。
二、一題多變,訓練多用文。
一題多變,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從一個基本作文題,變出多個相類似的題目。就好比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所以深得孩子們的喜歡。如果我們老師也有“七十二般變化”,學生肯定會非常佩服和羨慕。而“多用文”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一篇文章適合多個作文題目。當然,實際操作中也并不像說的那么簡單。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試試。
如《好--------》是十二冊第二單元的習作訓練題,要求用先概述后舉例的方法寫一個人,寫出人物優秀品質。試問,你還能找出多少相類似的題目?細細回憶一下,你會發現在五、六年級的習作訓練中有好幾個題目都是類似的。比如《我熟悉的人》、《一個--------的人》、《我
尊敬的人》、《我的好-------》等。
剛才我們看到的是一組寫人的作文題,寫事的可以嗎?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習作訓練題是《暑假中的一件事》,要求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注意語句通順。在五、六年級的習作訓練中有好幾個題目都是與其類似的,如《這件事-------》、《一件難忘的事》、《記親身經歷的一件事》、《童年趣事》等。至此,大膽的教師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一篇寫人加一篇寫事足矣!我們先不下結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往年畢業考的作文題。91年《一個------的晚上》,92年《我學會了------》,93年以《在老師家里》為題續寫,94年給親友寫一封信,告訴對方一件事,95年《-------進步了》,97年《想起這件事,我真-------》,98年寫一篇體現情誼的作文,99年《我給全家帶來歡樂》,XX年《我長大了》……其中奧妙留待大家細細體會。當然新課標強調的是語文素養,實行的是更多元、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