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七冊美術教案
第13課 紙卷造型 (一)綜合分析 從平面造型走向立體造型,通過繪畫、卷貼、組合等手法,巧妙地利用色紙進行的立體造型。本課的要點是讓學生抓住要表現的事物的特征,充分利用和放大其特征部分,使其更形象。由于本階段的學生在形體知覺上處于從平面知覺向立體知覺過渡的階段,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練習形式。紙卷造型是以紙為材料,根據紙材的特點造型,力求簡潔、單純、概括,產生獨特有趣的藝術效果。 (二)教學目標 1.運用色紙和各類廢舊紙張,通過繪畫,卷貼、組合等方法進行立體造型活動,掌握設計、制作的方法,體驗制作過程。 2.積累視覺和觸覺經驗,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愿望。 3.嘗試對形象特征的概括。 (一)課前準備 1.各種“紙卷造型”范作若干及資料(圖像資料)。 2.收集各類紙材。 3,準備剪刀,雙面膠等制作工具。 (二)設計方案 方案1:(見57頁圖表) 方案2: 結合語文教學,讓學生做名詞、動詞、形容詞的填空練習,直接概括“紙卷造型”的藝術特點,提高自己的描述能力。 1.開始復習以往的紙工練習形式,了解對不同材質的紙認識。 動詞:(剪)紙 (撕)紙 (折)紙 (染)紙 (貼)紙 名詞:(白)紙 (彩色)紙 (平光)紙 (蠟光)紙 (卡)紙 宣紙 鉛畫紙 塑料紙 圖案紙 2.老師示范“卷”的動作,如出示若干個大小粗細不一的圓柱紙卷兒。 形容詞: (長短粗細) (高矮胖瘦) 有些詞是用來形容人物體態的,那就做做人物造型:如:做個胖大嬸,力口上頭發、帽子,五官等。 3.從動物造型拓展開來:動物造型——動物擬人造型——人物造型 第14課 近大遠小一 (一)綜合分析 “近大遠小”可以表現畫面的空間感,這是透視的規律,透視是一種運用廣泛而富有表現力的繪畫語言?梢耘囵B學生具有敏銳的視覺意識,對視覺現象和美術作品能做出積極、獨特的反應,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觀察“近大遠小”的現象,從學生親眼看到的一些透視現象出發,使學生獲得“透視”的概念。 (二)教學目標 1.運用直接觀察及各種生活經驗去發掘“近太遠小”的透視規律。 2.鼓勵學生運用“近大遠小”的知識進行創作或評論美術作品。 (一)課前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有關“近大遠小”的資料,如:大師作品、風景圖片、生活照片等。 2.準備豐富的繪畫工具及材料,如:水彩、水粉、油畫棒、彩色鉛筆等。 (二)設計方案 方案: 課前需要準備:厚卡紙一張、直尺、鉛筆、剪刀(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應選用兒童專用的平頭剪刀)。 導入 師生共同制作透視卡片。 •在一塊厚卡紙上畫一個正方形(可以用直尺),剪開其“上、左、右”三條邊,•正面垂直的觀看這個正方形,•然后讓學生把正方形沿“下”邊向“外”折,再觀察:這個正方形的形象有什幺變化?o欣賞師生共同欣賞收集來的資料:看凡•高畫船和海:生:凡•高畫的船一條比一條小,離我們近的船很大,遠處的船就非常小?达L景圖片:生:遠處的花很小,近處的花很大。看生活照片:生:我看起來很大,遠處的爸爸看起來很小,其實,爸爸比我高多了!思考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一樣大的東西,近處看起來大,遠處看起來小。 “一樣高(寬)的東西,近處看起來高(寬),遠處看起來矮(窄)。” 這種“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變化就叫“透視”變化。 發現 生討論:近處的東西不但大,而且可以看得非常清楚;遠處的東西不但變小了,而且很模糊,很多細節都看不到了!敖筮h小”可以表現出“縱深感”,透過畫面,仿佛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 表現 生討論:把近處的東西描繪得細致一點,畫得大一點,遠處的東西可以模糊細節,畫得小一些。 展評 辦一個小畫展,師生一起看、一起說: 構圖、色彩、透視…… 鼓勵學生用—‘些簡單的美術術語描述美術作品,表達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