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實錄與評析
生1:這個數是3的倍數,因為96963的數字之和是33,33是3的倍數,所以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生2:我不計算也能判斷這個數是3的倍數,因為這個數由9、6、3這三個數字組成,而9、6、3這三個數字都是3的倍數,所以我判斷這個數一定是3的倍數。
(2) 出示第②題。
師:這么大的數怎么判斷呢?
生:這個數不是3的倍數,我先把2006個9去掉,再把2006個3去掉,只看剩下的2,2不是3的倍數,所以這個數也不是3的倍數。
師:真是好辦法,太有創意了,讓我們為他的精彩發言鼓掌。你能說一說其中的道理嗎?
師生共同總結簡便的判斷方法。(略)
(3) 出現第③題,要求學生用簡便的方法判斷。
[評析:第1題和第2題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作用,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第3題是提高性練習,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挑戰性,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總評
1. 師生互動,自由對話,激發生命的活力。
教師與學生是課堂生態系統中的兩個主體因素。教師是學生的知心朋友,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本節課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通過平等對話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得課堂教學不只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實現了師生知識共享、情感交流、心靈溝通。
2. 聯系生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志趣。
在教學中,教師努力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首先利用了學校捐款獻愛心的教學資源,創設了問題情境,在學生理解特征之后,又讓學生把該問題(每所學校得到的錢數到底是不是整元數)進行了解答,然后再通過判斷熊爸爸的工資問題,把數學和生活有機聯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作用和價值,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樹立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志趣。
3. 精心選題,發揮習題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習題的設計力爭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體現基礎性、層次性、靈活性、生活性、趣味性。本節課教師設計了6道練習題。在鞏固練習部分,第(1)、(2)題是基本題;第(3)題是在每個數的□里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是3的倍數。其中第①題先讓學生填數,觀察、發現所填的3個數之間相差3的規律,第②題讓學生運用這個規律填數,第③、④題讓學生直接確定有幾種答案。在解決問題部分,第2題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示,第3題讓學生在快速判斷中感悟把3的倍數先去掉的判斷技巧。
4. 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學生猜想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的基礎上,出示100以內的數表,引導學生觀察發現3的倍數的個位可以是0~9中任何一個數字,要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不能和判斷2、5的倍數一樣只看個位,打破了學生的認知平衡,提出到底什么樣的數才是3的倍數這一問題,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克服困難,解決了力所能及的問題,達到了新的平衡。整個過程彰顯了教師的教育智慧,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潛能。
5. 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索的過程,促進生命質量的提升。
有生命力的課堂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開發學生潛能,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探究,在學習中學會學習,而且能讓師生不斷地改善自我、發展自我,促進師生生命質量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