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 第一課時:長方體的認識
單元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單元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看懂它們的展開圖。
2. 通過實例,理解體積(包括容積)的意義,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容積單位(升、毫升),會進行這些單位間的進率換算和名數的改寫,感受 1m3、1dm3以及1l、1ml的實際意義。
3.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單元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根據需要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單元教學難點 看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單元課時安排 11課時
粉刷圍墻1課時
第一課時: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五年級人教版教材第27頁到29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認識并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學生掌握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教學難點:學生熟練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并能運用其特征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長方體盒子 長方體骨架
教學過程:
一、感受點線面體的關系
(課件出示點)師:仔細觀察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點)
想象一下,如果這個移動了,它走過的軌跡形成了什么?(線)
如果這條線段向下平移,你會看到什么?(長方形)
如果這個長方形向上平移后,它又會形成什么圖形?(長方體) 課件演示。
師:我們把占有一定的空間的圖形稱為立體圖形。而立體圖形也有很多種,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來認識并研究一下長方體。(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長方體的認識
(一)實物感知,形成表象
師:中午讓大家每人1 個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同桌兩個人互相看看,你的同桌準備的是長方體么?
學生互相檢查,反饋。
師:你是怎么判斷的?
生有可能回答: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面、棱、頂點;有長方形的面……
請同學指指自己說的面在哪里?還有棱和頂點。
師小結:我們把圍城長方體的長方形叫做面,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而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二)發現特征
師:看來大家對長方體有一定的了解,從剛才的發言中我聽出來了,主要是根據面、棱、頂點來判斷的。那么請判斷下面圖形是長方體嗎?
師:看樣子,長方體還要符合其他特征。
操作(1)觀察:請同桌兩人合作觀察你們的長方體,看一看,數一數,量一量,合作完成作業紙。
1、完成作業紙
面 棱 頂點 長方體有 個面。 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觀察相對的面,你有什么發現? 長方體有 條棱。 哪些棱長度相等? 關于棱,你還有什么發現? 棱可以分幾組? 長方體有 個頂點。 關于頂點,你還有什么發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