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 第五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0——43頁例1、例2,第43頁“做一做”,以及練習七第3——8題。
教學目標
1.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2. 培養實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是形成體積的概念、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和計算各種幾何形體體積的基礎。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積公式的推導是建立在充分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溝通每行個數、行數、層數與長、寬、高之間的聯系,進而順理成章地推導出公式。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1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探索
1.播放動畫。小明拿著小刀正在切一塊新橡皮,媽媽看見了。媽媽:“小明,你把新橡皮切成小方塊干什么?”小明:“這小方塊是邊長1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我是在求這塊橡皮的體積!”
小明這樣能求出橡皮的體積嗎?
小明求出了橡皮的體積,可是橡皮卻不能用了。你能否想些別的辦法求橡皮的體積呢?”
2.教師:有許多物體如電冰箱、洗衣機等是切不開的或不能切的,那么怎樣求它們的體積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探索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談話啟思
要探索、研究、解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的問題,能不能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方法中,得到一點啟發呢?
桌上有1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大家可以用拼一拼、擺一擺等方法進行操作、探索。
2.操作探索
(1)以4個同學為一小組進行合作探索、操作。
(2)小組匯報、交流、展示。
(伴隨學生的回答,電腦演示動態過程。)
(3)小組討論: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與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4)讓學生大膽嘗試推導說理。
根據你們的發現,你能推導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嗎?
學生討論回答,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推導的?
學生匯報,教師整理板書:
長 寬 高 小木塊的數量 長方體的體積 4cm(每排擺4個1cm的小正方體木塊) 1cm(擺1排) 1cm(擺1層) 411=4(個) 411=4(cm3) 3cm(每排擺3個1cm的小正方體木塊) 2cm(擺2排) 2cm(擺2層) 322=12(個) 322=12(cm3) 4cm(每排擺4個1cm的小正方體木塊) 3cm(擺3排) 2cm(擺2層) 432=24(個) 432=24(cm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