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3
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成的一種圖形,但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每個圖形均可分為不同的幾個部分。因此,學生在解答中,也將產生不同的思考方法。這是教學組合圖形面積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第74頁是一個較為簡單的組合圖形,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把這個圖形進行分割可以采用多種方法,教材中呈現的四種方法僅僅是舉例說明。學生在解答時,出現的計算方法可能大大超出教材呈現的內容。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解答與思考習慣,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當然,對于初學者來說,在開始的階段希望他們從自己認識的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希望他們能從與同學的交流過程中,及時地吸取好的方法,從而形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2、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
以往的小學數學幾何圖形面積計算的內容,僅局限于計算規則圖形的面積,但在新課程標準的具體目標內容中則增加了估計與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內容,增加這一內容的目的:一是現實生活中大量地存在這種現象,學生要解決現實問題必然會接觸到,因此,借助課堂教學的平臺,給學生一些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則顯得較為重要。二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需要,對學生來說,會計算圖形的面積固然重要,但形成較強的空間觀念,更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面。因為生活中有大量不規則圖形的存在,所以,需要學生有較強的估計能力,即能根據圖形的形狀,會用各種方法迅速估計出這個圖形的面積,甚至能直覺地估計面積。而這種能力的產生是需要一定時間訓練的。
本單元安排的估計、計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利用方格圖作為背景進行估計與計算,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此類內容,所以希望借助方格圖,能幫助學生建立如何估計與計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使他們會運用這些方法去估計與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估計邊界比較復雜的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需要“湊整”(割、補、添加、舍去等)。學生往往容易出錯,可采用以大化小的策略,同時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因選取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不同,學生得到的結果會不同。所以,結果只要在一定范圍內即可。
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75-76頁內容。
內容簡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研究圖形的面積,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要解決的問題。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一些基本圖形學具(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 ,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的課上所用的主題圖形。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系和一定的條件,割、補成學過的圖形,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