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語文第二單元教案
(第2課時)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哪個孩子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另外幾個男孩,走進他們的生活。二、揭題解題,獲得知識1、引導學生觀察此課題與其他詩歌題目的區別。2、了解“詞”的有關知識。3、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4、初讀全文,讀準讀通:⑴ 自由讀詞,讀準字音。(注意:醉、媚、鋤、媼、亡賴、剝。)⑵ 合作探究,理解字詞。⑶ 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且讀且評,讀出韻律節奏。三、品讀全文,獲得美感1、邊讀邊想象畫面,談談有什么感受,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 2、課文中,什么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⑴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感情練讀,讀出孩子們的輕松、活潑、愉快。⑵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他們會親熱地說些什么呢?這句中的哪個字生動地寫出了他們的心情?(“醉”。)難道僅僅是酒使他們醉了嗎?說說你的體會。⑶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結合圖畫,說說感受。四、再讀全文,升華情感1、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悟情。2、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欣賞到的畫面描繪出來嗎?3、總結:鄉村條件簡樸,但環境優美,夫婦恩愛,孩子勤勞,生活溫馨,難怪令人陶醉。你能通過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配樂朗讀或背誦。五、課外拓展,激發興趣1、背誦這首詞。 2、把這首詞改編成一篇優美的短文。3、改編歌曲,用自己喜歡的曲調唱《清平樂·村居》。4、收集、背誦其他描寫童年趣事的古詩詞。 六、練習設計1、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⑴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⑵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⑶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2、讀了這三首古詩詞,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情景?體會到怎樣的樂趣?3、利用課余時間,讀讀宋詞等經典文學作品,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補充資料】 作者生平:呂巖:字洞賓,唐代京兆人。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詩以善寫田園著稱,南宋四大家之一。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其詞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為“蘇辛”。【板書設計】 清平樂 村居
辛棄疾
如臨其境 如聞其聲 珍愛生命
壯志難酬 憂國憂民 熱愛生活總14、15課時
課 題
6、冬陽·童年·駱駝隊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9個認識的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讀懂課文,了解作者童年時對駱駝的喜愛,想象課文描寫的童年生活畫面,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3、背誦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小說《城南舊事》。
教學重點能從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后兩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