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學程導航)
四、重點研讀,理解“克隆”1.出示學習單:讀讀課文1—5小節,想想什么是“克隆”?并畫出相關語句。情境練習,鞏固認識“克隆”。
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認識“舉例子”“下定義”“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書寫生字。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5分鐘)1.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個羅納爾多;假如你是音樂愛好者,你當然愿意再擁有一個貝多芬。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換句話說,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現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神奇的克隆”。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二、質疑,把握文章重點(10分鐘)1.同學們,你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你最想了解些什么呢?2.學生交流,教師進行歸納:(1)什么是“克隆”?(2)克隆神奇在哪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認真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8分鐘)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2.出示詞語,指名認讀。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4.交流問題:什么是“克隆”,課文哪些語句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四、重點研讀,理解“克隆”(12分鐘)(1)學生讀讀議議,教師小結板書:無性繁殖。(2)哪些生物天生就具有無性繁殖的本領呢?請讀讀課文的3—4自然段。(3)學生交流,教師板書:植物:柳樹、馬鈴薯、仙人掌(剪插、切片)微生物:細菌(細胞分裂)(4)教師小結:學到這里,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克隆”是怎么一回事?a.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說。b.模擬交際情境: 當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問你什么是“克隆”?你會怎么跟他解釋呢? 當你的奶奶問你什么是“克隆”?你又怎么跟她講解呢?c.學生分角色進行模擬,教師適時進行評點。2.教師指導領悟寫法。(1)課文中,以及剛才大家在介紹“克隆”是什么時,分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2)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交流,教師板書:舉例子、下定義、作比較。3.總結全課:任何說明方法都是為說明事物特征服務的。“克隆”屬于前沿科學知識,對一般人而言生僻難懂。作者通過列舉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細致地解釋,最后用簡潔、準確、概括的語言定義,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知道了“克隆是什么”。3.鞏固練習《一課一練》第六部分。五、指導書寫(5分鐘)1.重點講解“薯”“率”“嫁”的間架結構。2.學生描紅、臨寫。
作
業
設
計課內作業:1. 完成《習字冊》。2.《一課一練》第六部分。課外作業:必做題:1.《補充習題》一、二、三部分。2. 《一課一練》一、二、三部分。選做題:★ 本文所說的克隆問題,專業性很強,但作者卻說明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你舉例回答。★ ★閱讀《新閱讀 新習作》《神奇的克隆》助讀。
“學程導航”課時教學計劃 主備人:月戀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