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
怎樣把普通的課程表美化成充滿創意又美觀有趣的課程表呢?
2.我們來看看這張表有什么特點?(課程用形象的圖形來表示)
3.揭示課題——課程圖標設計
二、認知了解
1.借助學科活動的工具材料、活動形式、特有符號、象征圖形等進行設計,以突出各門課程的特點。
2.用最簡練的圖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課程的特征。
三、探究設計方法
1.想一想我們的美術課可用什么圖形表示呢?板書:工具材料。看看這三幅草圖,哪一幅最適合做課程圖標呢?為什么?
第一幅羅列太多內容,不精練。第三幅外形散亂,不美觀。
板書: “簡潔”。
看到它你會想到什么課呢?
還有什么課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 (科學課、信息課、數學課)
2.數學課還可以用什么表示?板書:特有符號。
還有什么課具有很典型的符號? (音樂)
3.同學們看這個是什么課程的活動形式?板書:活動形式。
怎樣把這樣的場景圖案化成代表課程的圖標呢?
學生上臺繪出草稿,大家進行評選。
老師指導:精簡到2—3個內容并進行排版。
4.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個圖標,看看它精選哪些內容?是怎樣排版的?想想它是代表什么課呢? (思想品德課)板書:象征圖形為什么它也是用了象征圖形呢?師生互動交流。
5.講一講它是怎樣進行綜合運用的。
6.看看這個課程表上周二第三節課是什么課。
怎么看出來的?老師再指幾節課,讓學生判斷。
7.說說你最喜歡哪個圖標,為什么?你想設計哪一科的圖標?
四、分工設計
1.六人一組分配工作紙,每人按組內分配完成一課的圖標設計。
2.圖案設計大小合適、簡潔美觀、色彩鮮艷、富有創意。
3.剪下圖標,插入課程表底紙,準備參加“精彩二選一”。
五、集體組合、展示評述
1.學生將完成的圖標設計參加“精彩二選一”的游戲,通過互評被選為優秀者即可組合進入大課程表。
2.將完成的課程表貼在教室一角,為我們大家的杰作鼓掌。
通過這一課我們運用集體的力量美化了教室,你們還有什么收獲呢?
第二課 花手帕
在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百花園中,有一朵艷麗的奇葩,它就是歷史悠久的染色工藝——染纈。染纈,是唐代最為發達的一個印染品種,為了創造多種藝術特色,產生多種藝術效果,古代民間藝人發明了許多印染方法。從制作方法上古代印染工藝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絞纈(今稱為扎染)、蠟纈(今稱為蠟染)、夾纈(今已失傳)。印染的圖案紋樣神奇多變,色澤鮮艷明快,圖案簡潔質樸,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魅力。本課的設計汲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并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系,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制一方手帕。
本課將學習任務分為兩個活動。 “活動一”的設置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為媒材,憑借折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性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節奏,又色彩鮮艷、變化生動活潑,呈現四方連續紋樣的一方紙手帕。“活動二”的設置即制作扎染作品。工場扎染比課堂要復雜得多,一般要經過染前處理一捆扎布料一浸水一染色一沖洗晾干一熨平完成等工藝程序,色料的配置需用專門的印染色料,并加入食鹽等,使染色后不褪色。
二、教學目標:
1、了解染纈工藝的特點和歷史,以及圖案的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