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
2、掌握染纈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的變化與韻味。
3、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三、教學重難點:
染纈的基本方法和要領
四、教學準備:
生宣紙、顏料等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
一、欣賞感量:
l教師出示浸染紙手帕作品,引導學生欣賞,提問:它們與我們甲時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點? (圖形的對稱美、色彩的浸潤美)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學習制作一方浸染紙手帕。
3.板書課題:花手帕(一)紙手帕
二、方法指導
請一名學生上臺將折疊好的宣紙隨意染上不同的顏色。提問:通過觀察,你能說說制作紙手帕需要哪些步驟嗎? (小結板書:折紙,染紙)
2.折法啟示:
①教師提問:你能折出不同形狀來嗎?
②學生嘗試后,教師小結: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可以稍有變化。折出的形狀影響到染的紋樣的形成,輻射狀、折扇形折疊法、任意折疊、揉紙團法等也可以嘗試。
3.染法示范:
①教師示范:點染、漫染紙張,展開形成紋樣。
②師生共同分析、小結染制紙手帕的要點:
a.注意畫面色彩的控制,應以一種顏色為主,色度要有深淺的變化。
b.染色時要注意時間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時間長則吸色多、染色的面積大,反之則少、染色的面積小。
4.教師示范打開作品,進行展示。提示:紙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會揭破,前功盡棄,可以用吸水性強的紙或其他材料將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開.
三、觀察分析
1.欣賞紙手帕作品(優劣對比)。提問:你喜歡哪塊紙手帕?
為什么?
2.學生開書欣賞書中作品
四、自主表現
i.學生分小組動手制作紙手帕,將作業紙采用不同的方法折疊,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點染,制作2._4塊美麗奇特的紙手帕。
2.教師隨堂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提請注意,浸染得好的應叫學生適可而止。
五、分析交流
i.將學生作品張貼展示。
2.提問:
①你最喜歡哪一塊?說說你的理由?
②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活動二:
一、嘗試表現
1.欣賞上節課優秀作業,回顧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驟。
2.導人新課,提問引導思考:制作紙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準備將布料做怎樣的處理?
3.學生討論、嘗試。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仿效民間藝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書課題:花手帕(二)布手帕
二、方法指導
1.觀看幻燈片,了解民間扎染的發展、制作過程、方法,以及民間扎染作品欣賞,畫面配講:
①扎染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印染工藝之一,主要盛產于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繩線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進不去,這樣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顏色的面貌而形成圖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機器印染術出現之前,人們的服飾花紋、家居用品等就是用這種手工工藝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著扎染作坊,如湘西鳳凰、云南大理、貴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樸實、自然、大方,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民族風味。
2.教師模擬民間扎染作坊師傅的身份,示范、講解課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過程和方法:
(1)、捆扎布料。
(2)、浸染布料。
(3)、展開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