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五四制一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1
3、重視估計意識的培養。估計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技能是發展數感的重要方面。本單元在教學數數的過程中,始終將估與數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的估計意識,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本單元設有兩個信息窗,第一個信息窗呈現的是兩個小朋友來到南極的情境,引出了“有多少只企鵝?”和“有多少只海豹?”等問題,從而激起學生數數的欲望。在數數的過程中,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個十是一百及100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掌握數的組成。在自主練習中,利用“估一估、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第二個信息窗在故事情節上是第一個信息窗的延續,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上,由“數數——記數”是認數的發展。教材借助兩個小朋友觀察記錄賊鷗的情境,引起學生對讀數、寫數及數的大小比較的學習,并借助自主練習中的100以內數序表了解百以內數的順序,借助小棒圖學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借助三個小朋友拍球圖學習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100以內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三、教學建議
1.加強觀察、注重操作,讓學生經歷數的概念的形成過程。
對一年級學生來講,百以內的數對他們來說就算是大數,在其生活中雖然有所接觸,但機會比較少。所以,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兩幅現實、有趣的情境,組織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數一數情境中的南極動物,并借助小棒、計數器等學具進行操作,然后抽象、概括,讓學生經歷數的概念的形成過程。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用學具代替情境中的動物,擺一擺、數一數,并借助計數器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體會計數單位“百”的意義,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從而形成數的概念。
2.注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自主學習100以內的數,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主動建構。
3、注重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
《標準》中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用數來表達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教材為讓學生建立數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如信息窗1中的企鵝、賊鷗、海豹圖,5頁第6題、9頁第6題等。通過數一數、比一比或用比一個數“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描述數的大小關系,幫助學生建立起100以內各數的大小概念。另外,教材還安排了估計一些物品的數量,展示用數來表達、交流的有關內容等。教學中要實施先估后數的策略,除了用足用好教材中的資源外,還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件中尋找素材進行估計練習,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
4、關于評價。對本單元知識與技能的評價,要重點考察學生有沒有掌握100以內的數數、讀數和寫數的基礎知識,是否掌握了數的順序,會不會比較數的大小,能不能進行簡單的口算。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參與活動的情緒、與同伴合作學習的態度、情感體驗等方面是否得到了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