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和小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過渡:小朋友真勇敢,不怕北風。這些字你們能學好嗎?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口”
師:這是——(指名讀。)
師:你能給它找個朋友嗎?(組詞)
師:這個字寫得時候要注意什么?
注意點:上寬下窄,呈倒梯形。
2、出示生字“和”“知”
(1)師:誰認識?指名讀。
(2)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識記字形。)
(3)找找這兩個字的共同點。(左右結構,左右基本相等,都有口字,,右口寫的偏下些,小一點)
(4)識記筆順。
3、打開寫字書,描紅。
附板書:
11.北風 和 小魚
草地圖青——黃
梧桐樹圖落葉 怕
小鳥圖 躲
金魚圖 鼓起 浮 不怕
《北風和小魚》教學反思
執教:吳艷
《北風和小魚》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北風吹來,大自然發生了奇妙的變化:青草枯黃,梧桐落葉,鳥兒躲藏,河水結冰,勇敢的小魚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里,躲在水底捉迷藏,快樂地生活著。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有感情讀課文,并體會到北風的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以及小魚面對強者毫不畏懼。本課語言生動、形象,情節簡單,富有童趣,孩子們較歡迎。
從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所具有的主體能動性及豐富的創造潛能,使得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令人欽佩的活力。而正是這種富有生機的活力與創造力,才使課堂教學連續生成新的發現、新的感覺、新的收獲和新的經驗。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剛開始學習篇幅較短的詩歌,現在一下子跳躍到學習篇幅較長的童話,就學生認知水平來說有一定的距離。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心有所感而無法朗讀到位的情況。
結合本文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緊緊圍繞以讀為主線,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通過情境引讀,看畫面導讀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去,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通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學生通過有聲語言再現出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提高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在教學中,我采用品詞、品句、品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生活經驗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有所側重地理解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通過“氣極了”、 “猛吹”、感悟北風的蠻不講理;通過“得意”感悟北風的盛氣凌人;通過“非常得意”感悟北風過于自信而變得可笑等等。隨著學生對一些重點詞句理解的加深,再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課文所描繪的圖象,在他們腦海里就逐漸清晰起來,這時朗讀便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反過來又促使學生感悟。如解釋得意一詞的意思時,我沒有把字典上的意思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理解,我先讓學生自己說說什么是得意,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說出得意就是驕傲,就是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再讓學生自己邊讀邊用動作、表情來表現“得意”,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得意,而且讀好了第二自然段。
這節課上下來,從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來看基本上是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也有許多不足與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