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第六冊音樂教案(全冊)
《海鷗》這首兒童歌曲,在1982年全國少年兒童歌詠比賽中是一首被推薦的歌曲。二十多年來深受兒童的歡迎,歌曲的一、二樂句節奏規整,符合兒童語言特點,三、四樂句是第一、二樂句的展開,引入了新的音樂素材。
“認朋友”和“玩樂器(二)”主要讓學生認識音名a和b在鍵盤上的位置,然后讓他們找到其他cdefg的位置;在“玩樂器”中,讓學生移換右手一指的位置,讓原來c調的曲子在g調的位置上進行彈奏。同樣的曲子,卻能在不同的高度上彈奏,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 教學設計
(一)學唱歌曲《土拔鼠》
1、課題導入: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什么動物?是否經常把喜歡的動物玩具帶在身邊?讓學生暢所欲言導入歌曲。
2、拍手游戲:教師把學生說到的小動物編成兒歌,可讓學生結合課本p31做拍拍讀讀練習,建議兩人對拍或三人輪拍,還可以一橫排連拍。調動學生的興趣,兒歌熟悉后邊拍手邊搖擺身體感受韻律。
3、聽聽動動:播放課件《土拔鼠》,師生隨音樂律動,要求學生用心聽,身體充分放松,通過擺動身體感受6/8拍子的韻律,注意培養內心節拍感。
4、學唱歌曲:《土撥鼠》共有四個樂句。第一樂句(a+b)、第二樂句(a+c)、第三樂句(d+e)、第四樂句(d+f),可讓同學分辨四個樂句中,哪些樂句是完全相同的,哪些樂句是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運用這種相同與不同的辨識樂句與樂句的關系,培養學生從音樂審美中獲得情感滿足的同時,鍛煉邏輯思維能力與音樂的記憶能力。
(1)先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有利于學生用準確的情感和歌聲表達歌曲。
(2)用“lu”哼唱旋律。因為學生氣息較短,按4小節換氣學生不容易做到,可按弱起拍的規律,2個小節換一次氣,統一在弱拍前換氣,這也是本課的難點。
(3)歌曲基調比較憂傷,要求教師多次范唱,感動學生,讓學生模仿,達到效果。
(4)歌曲熟悉后,可讓學生選擇適當的樂器為歌曲伴奏。如讓一些學生強拍拍擊鼓心,次強拍敲鼓邊;或三角鐵、響板、拍手拍腳,再次感受6/8拍。
(5)可讓學生自己創編一個固定節奏型,邊唱邊鼓。
3 6 6 6 6 7i7 6 6 ………
o ×o o × o o ………
o o o × o o × ………
(二)學唱歌曲《小斑鳩對我說》
1、聽聽議議,導入課題
教師播放課件《小斑鳩對我說》,以講故事形式導入,學生邊看課件邊聽故事,然后議一議,猜一猜小斑鳩對“我”究竟說了什么。
2 、聽聽說說
學生欣賞歌曲,談談自己的體會,并驗證自己的猜想和感受歌曲的情緒。
3、拍拍唱唱
(1) 教師帶領學生先做p33讀讀、拍拍繞口令練習。重點練習 下面這一句:
x x x x x x x
不 知是 猴怕 狗 還是 狗怕 猴
(2)按節奏讀歌詞
(3)教師范唱歌曲,要求學生邊聽邊打2/4拍的強弱規律。
(4)用師生接唱方法一句一句接唱,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注意“服、咕、福、書、苦、五、足”等字的韻母“u”音,要求嘴圓,喉嚨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