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第六冊音樂教案(全冊)
6、合作表演。同學們自選表演形式:彈琴、唱歌、舞蹈或自選節奏樂器為歌曲伴奏進行合作表演。
(一) 聽賞《木瓜恰恰恰》
《木瓜恰恰恰》這首歌曲反映了印尼水果品種很多,人們爭買水果的景象。全曲為a(a 2+ b 2+ c 2+ d 2)b(4)a(a 2+ b 2+ c 2+ d 2)結構。a與b是同頭換尾的起、承句,c與d是轉、合句。歌曲具有恰恰舞曲音樂的特點。教學中建議參考以下做法:
課前準備:學生每人自制沙棰兩個。
1、聽聽找找。教師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請學生找出“恰恰恰”共出現了幾次。
2、聽聽動動。聽賞歌曲《木瓜恰恰恰》,教師對學生提出要求:聽賞第一遍音樂時,在聽到“恰恰恰”處隨節奏做拍手的動作。聽賞第二遍音樂時,在聽到“恰恰恰”處做按節奏拍手、按節拍扭腰的動作。聽賞第三遍音樂時,在聽到“恰恰恰”處隨節奏拍手、跺腳(左右左)和扭腰的動作。聽賞第四遍音樂時,在聽到“恰恰恰”處隨節奏搖沙棰、跺腳(左右左)和扭腰的動作,其余音樂處隨節拍跺腳(左右各一次)和搖動自制沙棰。
3、聽聽講講。教師簡介恰恰舞曲特點:用c表示。拉丁舞項目之一。節奏為4/4拍,每分鐘30~32小節。每小節四拍,強拍落在第一拍。四拍走五步,包括兩個慢步和三個快步。第一步踏在第二拍,時間值占一拍;第二步占一拍:第三、四兩步各占半拍;第五步占一拍,踏在舞曲的第一拍上。胯部每小節向兩側擺動六次。舞曲熱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步頻較快,詼諧風趣。源于非洲,后傳入拉丁美洲,在古巴得到發展。及印尼風土人情及相關文化。
4、歌舞表演。教師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請學生分小組分角色進行情節歌表演的排演。
(四) 聽賞《櫻花》
《櫻花》日本民歌。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首歌表達了日本人民對櫻花的珍愛之情,同時也刻畫了陽春三月觀賞櫻花的喜悅心情和生活情趣。日本每年的“櫻花節”都有眾多游人去賞花,櫻花林中處處可聞“櫻花、櫻花……”的歌聲。歌曲形象鮮明、曲調優美,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如:采用日本民間“都節調式”(346713),落音為4、7、3為主的旋律特色常出現增四度跳進等。這首民歌以豐富的內涵而被改編為重唱曲,合唱曲以及獨奏、合奏等多種形式的音樂作品。
后附曲譜:
1、聽聽讀讀。 教師播放日本民歌《櫻花》并朗讀歌詞,請學生邊看49頁畫面邊聽老師的配樂朗讀,聽后說說這是到了哪個國家?
2、聽聽動動。教師播放日本民歌《櫻花》,并和學生一起做體驗性律動。教師的律動應建立在正確理解音樂的基礎之上,即:不同的音樂做不同的律動。包括樂段與樂段之間、樂句與樂句之間的聯系等都要有較為準確的表達。《櫻花》這一體驗活動可以反復練習幾次。讓學生在反復的體驗中感受歌曲的內涵。其結構與律動圖如下:
a :|| b :|| a :|| c ||
1 + 1 2 + 2 1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