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第六冊音樂教案(全冊)
四、引導學生用敲擊樂器伴奏。指導學生根據音樂的相同與不同去選擇打擊樂器,并用不同的節奏型進行伴奏。鼓勵學生大膽選擇打擊樂器,自己創編節奏。
五、鞏固知識。做課后練習“我的小音庫”,在腦海中建立fa的相對音高概念,會用手號表示。
六、課后拓展(環保):畫出心目中的春天。每個人對春天都有不同的感受,請學生用彩筆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用語言說出對春天的感受。(引導學生講述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以及怎樣保護大自然。)
五、總結
六、下課
教學板書:
春天來了
舞蹈創編
樂器伴奏
教學反思:附點節奏學生已經準確掌握,并能根據歌曲情緒舞蹈創編。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春天在哪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教學過程:《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里》是一首活潑優美的歌曲,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習時主要掌握好 x的節奏。
1、讀讀、拍拍節奏
學習歌曲前練節奏,進行朗誦,師指導學生讀準、拍好節奏。
2、聽唱歌曲
師指導學生唱準嘀哩哩 嘀哩 嘀哩哩。。。。。。這一句歌詞。師指導學生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靈活清晰的吐字演唱。
3、師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歌曲: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
學生分組進行舞蹈動作創編或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創編表演。
4、拓展:看畫尋找春天。師課前準備好一些關于春天的圖畫(如:枝頭吐新芽、蚯蚓出土、農民春耕、春雨綿綿、春花開放等)和其他內容的圖畫,給每幅畫進行編號,請學生看完后選出屬于春天內容的圖片。此活動意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氣息。如何保護我們的大自然,盡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使我們四季永遠都非常鮮明。
三、總結
四、下課
教學板書:
春天在哪里
枝頭吐新芽、蚯蚓出土、
農民春耕、春雨綿綿、春花開放
教學反思:學生能積極“尋找春天”,并能畫出“春圖”。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樂曲《春》和《百鳥朝鳳》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教學過程:欣賞樂曲《春》和《百鳥朝鳳》
1、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春》第一樂章。
該樂曲是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的第一樂章,作品大約作于1725年,是維瓦爾第大約五十歲時出版的十二部協奏曲的第一號到第四號,合稱《四季》。第一樂章音樂所描寫的內容:春天來,鳥兒歡唱,欣喜若狂,來把春報。泉水潺潺,微風習習,好似喃喃細語。閃電雷鳴,轉瞬風停雨止,鳥兒重又歌唱。
音樂通過獨奏小提琴和樂隊之間的對比,表現出春天蓬勃的朝氣。
(1)用〈〈春〉〉的音樂做背景,有感情地進行朗誦春的詩歌。
(2)欣賞全曲。欣賞音樂時引導學生用身體隨音樂輕輕地擺動,充分感受音樂,也可閉上眼睛認真傾聽。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
(3)啟發學生談對音樂的感受: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4)鼓勵學生用動作感受音樂。當聽到音樂中出現小鳥歌唱或電閃雷鳴時做出相應的動作
(5)教師彈鋼琴帶領學生唱熟主題旋律。
主題:
1 | 3 3 3 2 1 5 . 54 | 3 3 3 2 1 5 . 54 | 3 45 4 3 2 7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