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第六冊音樂教案(全冊)
3、師鋼琴伴奏,學生跟唱。引導學生感受歌曲中出現的不同節奏型;并處理好一音多詞,引出難點。
4、學生分若干小組即興創作表演。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歌曲。表演時一部分同學演唱,、一部分同學表演,一部分同學選擇敲擊小樂器的為歌曲伴奏,增加場景氣氛。
三、拓展:在情景畫面中幫助學生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特色等, 啟發學生是否了解別的民族,能否進行有創意地自由回答:自己如何表達對它的熱愛之情?
四、總結
五、下課
教學反思:學生雖然對“蒙古”不太了解,但蒙古風光以及音樂風格很吸引人,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歌曲。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把我的經歷告訴學生,盡量描繪我想象中的音樂畫面,使學生能夠更清晰地體驗音樂作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欣賞馬頭琴獨奏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播放課件,學生安靜地聽。
2、教師彈琴,學生跟唱歌曲。
3、分組展示,其他學生評價。
4、個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歌曲,師生評價。
三、欣賞馬頭琴獨奏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1、播放課件《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學生安靜地欣賞,并注意馬頭琴的音色特點。
2、個別學生分析樂曲和馬頭琴的音色特點。
3、師簡介樂曲。
4、復聽樂曲,引導學生用畫畫的形式表現樂曲。
5、各組展示自己的畫,師生評價。
三、拓展:在情景畫面中幫助學生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特色等, 啟發學生是否了解別的民族,能否進行有創意地自由回答:自己如何表達對它的熱愛之情?
四、小結
五、請學生分組討論,用別的形式表現樂曲后,各組展示。
六、下課。學生聽著樂曲離開音樂室。
教學板書: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馬頭琴獨奏曲
教學反思:這節課是一節復習課,在播放課件《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時,學生能安靜地欣賞,也能夠聽辨出馬頭琴的音色特點。欣賞音樂的能力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夠從音色、強弱、快慢上來欣賞音樂了。
第四課 音樂幽默小品——木桶有個洞
教學內容:
一、 學習歌詞《木桶有個洞》和學唱歌曲《木桶有個洞》
二、 復習歌曲《木桶有個洞》并創編歌詞
三、排練音樂劇《木桶有個洞》
教學目標
一、通過學唱《木桶有個洞》,學生能靈活運用力度記號,并鞏固已建“小音庫”中的音高和“認朋友”——c、d、e、f、g、a。
二、通過排演幽默小品《木桶有個洞》,學生能默契配合地參與表演。
教材分析
《木桶有個洞》是根據美國童謠創編而成,原本只有一個樂句“122|| 3 5 5| 67 1 12|3 55|67 1||,后經創編發展,歌曲情感更為豐富,內涵更為風趣幽默。
教學重點 培養小孩的幽默感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教學課件,電腦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木桶有個洞》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學習歌詞《木桶有個洞》
1、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風趣地朗讀歌詞。
2、 學生也風趣地朗讀歌詞,在朗讀過程中理解歌詞內容。
3、 個別學生風趣地朗讀歌詞,其他學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