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第六冊音樂教案(全冊)
4、合作表演。教師把各小組創編的樂句按雨的情節連成音樂劇,請同學們分角色表演出來(分旁白、歌唱組、伴奏組、聲勢組等)
5、評價。學生進行自評、他評、教師點評貫穿始終。
(三)、拓展(環保):我們在過節的時候,在慶祝節日的時候,怎樣保護環境,不要亂丟垃圾。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教學反思:本單元主學習以后學生能用愉快,活潑的心情演唱《來吧!快樂的節日》,抒發了自己的情感;通過欣賞二部輪唱曲《卡農歌》,學生認識到了卡農的演唱形式和特點;通過學唱《歡樂歌》,學生感受到了輪唱形式的特點,能隨歡快的節奏動起來,表達高興的心情,充分張揚孩子的個性;通過音樂游戲《雨的節奏》,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節奏、音色等,并能運用所建立的“小音庫”中的音創編音樂短句,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第7課 環球音樂探寶(二)——漫游亞洲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一:通過欣賞印度尼西亞甘美蘭音樂《珍珠》、歌曲《木瓜恰恰恰》、日本名歌《櫻花》、漁歌《拉網小調》、歌曲《郵遞馬車》讓學生感受印度尼西亞、日本的民族風情和音樂文化特色,幫助學生理解多元的音樂文化,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教學目標二: 通過自學歌曲《恰利利、恰利》,學生能運用已學過的節奏與“小音庫”已儲存的五個音,結合鍵盤,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
教學目標三:通過學唱歌曲《紅蜻蜓 》,學生能運用力度的變化來演唱歌曲,表達歌曲的感情,并鞏固七個音名在鍵盤的位置。
教學目標四: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和了解護照及簽證的作用、印度尼西亞和日本的國家的地理位置、民族狀況、風俗習慣、國旗等知識。
●教材分析
教材設計了欣賞五首頗具民族風格的曲目和演唱兩首歌曲,讓學生深深感受到印度尼西亞、日本的民族風情和音樂文化特色,并通過各種音樂活動“填填”、“唱唱”、“彈彈”、“聽聽”、“動動”、“玩玩”等復習鞏固音樂知識技能及了解印尼和日本的人文知識。
● 教學設計
(一)、聽賞印度尼西亞甘美蘭音樂《珍珠》
1、填護照。護照是一個主權國家發給本國公民用來出入國境、在國外旅游或居住的證件。凡是出國人員均應持有護照,持照者享有護照頒發的外交保護。各國頒發護照的規定是根據各自的法律制定的,我國規定:年滿18周歲的中國公民可發給護照,不滿18周歲的,因私出國,隨其父母同行時可使用同一本護照,必要時也可以單獨發給。在出國簽證之前必須先擁有一本護照,護照的第一頁有持照人的護照號碼、姓名、性別、身份、出生日期、出生地點、有效期至、生份證號碼等,并貼有本人照片。教師提醒學生別忘了填好44頁護照的第一頁內容,并貼好照片(可用自制照片)。辦完簽證準備我們的亞洲之旅。
2、聽中講。教師盡可能將收集到的印度尼西亞風光照片或影碟制作在一個多媒體課件上,聽著印度尼西亞甘美蘭音樂《珍珠》以導游的口氣向同學們介紹印度尼西亞。
3、聽中動。教師播放印度尼西亞甘美蘭音樂《珍珠》,和學生一起隨音樂自由律動。并簡介甘美蘭音樂:資料見教參
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
《恰利利恰利》是一首印尼民歌,歌曲標題是印尼語中的襯詞,歌曲的節奏型是x x x | x x x|。全曲共五句,除第五句襯詞的節奏有些變化外,其余全部都以基本節奏型貫穿全曲。第五句分成兩個聲部,第一聲部先唱,第二聲部是第一聲部節奏的濃縮和模仿,用p的音量襯托在第二聲部的長音中,好似回聲的效果。表現出印尼農家人耕作播種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