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第六冊音樂教案(全冊)
1、聽聽想想。播放日本北海道漁歌《拉網小調》,請學生想想可以在哪句音樂作拉魚網的動作。(第一句和第四句)
2、聽聽動動。第二次播放日本北海道漁歌《拉網小調》,師生隨音樂的第一句和第四句做拉魚網的動作。第三次播放歌曲時,教師提出新要求:學生隨音樂的第一句和第四句做拉魚網的動作時, 要做出相應的力度和重音;第四次播放歌曲時,學生除了隨音樂的第一句和第四句做拉魚網的動作外,第二句和第三句要求自己創編描寫有關漁民的動作來表達對歌曲的感受。
2、 聽喊喊。播放日本北海道漁歌《拉網小調》,當聽到歌中
“ x x | x x |”襯詞時可隨之高喊。 多 闊伊 秀 多 闊伊 秀
(七) 聽賞《郵遞馬車》
〈〈郵遞馬車〉〉由日本歌手岡本敦郎在1952年唱開來的這首歌謠情緒歡快。在期待著好消息的牧場年輕人聽來,每天來一趟的郵遞馬車的馬蹄聲是多么清脆悅耳,于是充滿希望的嘹亮歌聲油然而起。歌曲中“啦啦啦”的襯詞段落活潑、快樂、象年輕人跳動著的心那樣起伏不停。在日本已傳唱三十年的這首歌曲,從七十年代起在我國逐漸傳播開來。曲作者古關裕而是日本著名作曲家,19xx年生于福島,1929年得英國國際作曲家協會應征作品獎,1953年獲廣播文化獎。
曲譜見教參
1、聽聽動動。播放日本歌曲《郵遞馬車》,師生隨音樂自由律動。
2、聽聽選選。播放日本歌曲《郵遞馬車》,請同學們做練習:用下面的節奏卡片拼出模仿馬蹄聲的固定節奏型。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聽聽敲敲。播放日本歌曲《郵遞馬車》,請學生選用適合表現馬蹄聲響的小樂器,并隨音樂敲擊拼好的節奏型。
(八) 學唱歌曲《紅蜻蜓》
《紅蜻蜓》是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詩人三木露風的一首回憶童年情景的詩譜寫而成,至今已有四十年了。它在日本廣為流傳,已成為婦孺皆知的兒童歌曲。歌曲是3/4節拍的分節歌,全曲只有八個小節,卻非常深情,流暢。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較大,音域從5——1達十一度。和聲式的第二聲部圍繞主音1而寫成,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聲色彩非常濃厚。
歌曲通過“我”在晚霞中看到紅蜻蜓而引起回憶,想到童年時代的生活,使人神往。演唱時委婉、動聽,富于藝術感染力。
1、 聽中動。▲聽琴聲做書中53頁“玩玩”的音樂活動。
▲教師彈高聲部旋律,請高聲部同學模唱高聲部旋律。教師彈低聲部旋律,請低聲部同學模唱低聲部旋律。
2、學唱歌曲。▲教師有表情地范唱歌曲的高聲部和低聲部。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歌曲所描述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有條件的可以播放這首歌曲的錄音。
▲學唱歌曲時也可按兩個聲部分別學唱歌曲。第一聲部的曲調在開始兩個小節中音域較寬:從5——1,加上第三小節中的六度大跳音程,如學生在音準掌握上有困難,可以跟著琴著重練習。在音量上按規定的力度標記去唱,要防止音高時聲音就響,低音時聲音就輕的錯誤唱法。低音部由于旋律性不強,可請這部分學生多練唱幾遍。集體演唱時,老師先在琴上用左右手同時彈奏兩個聲部的旋律,讓學生聽辨自己所擔任的這一聲部。再用輕聲練唱,做到三聽見:聽見自己的聲部和另一聲部的歌聲,還要聽見老師的琴聲。熟唱歌曲后,教師不用琴,仔細聽辨學生的歌唱,在音準上、聲部的均衡上給予指導。也可請幾位學生上臺來聽辨,說說演唱上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以增加學生學唱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