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第六冊音樂教案(全冊)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教學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鳳陽花鼓》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教學過程:學唱歌曲《鳳陽花鼓》
1、輕聲播放高胡演奏的《鳳陽花鼓 》旋律,提問:這首曲子旋律美不美,在哪聽到過?師講解美的民歌音樂有其流傳美的內涵,這首優美動聽的旋律蘊涵著一個美妙或凄婉動人的故事。
2、師放課件《鳳陽花鼓》講述了舊時代勞動人民離鄉背井外出謀生賣唱的苦難經歷以及現在改革開放后風陽花鼓唱遍大江南北,讓學生逐步了解音樂來自勞動人民創造的意義,它是一個地區勞動人民生活的寫照,情感宣泄的一種表達方式。
3、師帶著愉悅的心情,深情地演唱歌曲《鳳陽花鼓》,讓學生從教師聲情并盛的演唱中受感染想歌唱。
4、放《鳳陽花鼓》旋律創設意境啟發學生從曲調中,使學生為學唱歌曲做鋪墊。
5、學生模仿教師的范唱一句一句地學唱此曲。比比誰模仿得最好。
6、師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達歌曲內容及情緒。分組讓學生按樂譜邊唱邊敲擊小樂器等;讓學生自帶銅碟、不銹鋼碟、陶瓷制的碟以及一對筷子,創編簡易節奏律動邊唱邊表演,通過動手、動口、體驗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三、拓展(環保):討論怎樣保護我們這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怎樣保護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
四、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學生對“花鼓”感興趣,個別學生小時侯曾接觸過這首歌,當他(她)聽到歌曲,就會不有自主地唱起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管弦樂曲《森吉德馬》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欣賞管弦樂曲《森吉德馬》
1、引導學生根據教材提供的兩幅畫創遍故事并選代表講給大家聽。師先不要提醒包辦,讓學生自己觀察,組織語言,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2、師播放課件管弦樂曲《森吉德馬》主題片斷(兩次),引導學生感受蒙古民歌風格并利用鋼琴或跟隨錄音機唱會音樂主題。教唱主題曲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掌握好歌曲速度。(第一次是慢反映牧民溫馨幸福美滿的生活環境、第二次奔放熱情速度加快)。
3、學生聽兩段音樂,分別將音樂、畫面與相應的形容詞搭配連線。(第一幅是描繪美麗遼闊大草原的景象;第二幅是表現蒙古族人民歡天喜地載歌載舞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畫面。)讓學生感受在《森吉德馬》中不同形象的兩段音樂,它們的旋律是不 是相同?如果旋律相同,作曲家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創造出兩種不同形象的音樂的呢?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這些美麗的景色呢?
4、自學探究評價:作曲家是用了速度的變化,第一段慢,第二段快。所以,音樂中的速度非常重要,我們唱歌時可一定記住掌握好速度。
5、簡單介紹:節拍機的作用。
三、總結
四、下課
教學板書:
森吉德馬
第一段與第二段對比
教學反思:這節課我引導學生根據教材提供的兩幅畫創遍故事并選代表講給大家聽。學生自己觀察,組織語言來講述,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教學過程: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師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課件,教師描繪了美麗遼闊大草原的秀美景色,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放課件歌曲范唱。要求學生認真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