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第六冊音樂教案(全冊)
b、復習c d e三個音在鍵盤上的位置,請學生思考:比e還高一些的兩個音應該是什么音?接著引出f和g另外兩個朋友。教師彈奏這兩個因請學生記住這兩個音的音高。
c、 按課本上的幾首歌曲如《我有一只小羊羔》《小鈴鐺》《小蜜蜂》上面都標有指法,引導學生先唱旋律再唱指法歌。
d、彈奏樂曲。 練習彈奏《我有一只小羊羔》《小蜜蜂》《小鈴鐺》三首樂曲。(用“假鍵盤”的學生,教師和學生同時在鋼琴上彈奏,引導學生想象這就是自己彈出來的琴聲。)
e、歌曲伴奏。學會彈奏簡單的樂曲后,進一步指導學生為學過的歌曲進行伴奏。如歌曲《春天來了》:
4∕4(師) 1 。3 5 1 | 6 16 5 — | 4。5 3 1 | 2 --- 1 0 |
(生) 1 3 1 3 | 1 4 3 1 | 2。7 1 3 | 5 2 1 0 |(也可以用前面演唱過的音樂)
三、拓展:將《我有一只小羊羔》《小蜜蜂》創編改歌詞,換別的動物,并講述自己對動物的認識,自己是如何愛護動物的?
四、總結
五、下課
板書設計:
玩樂器
c、d、e、f、g
《我有一只小羊羔》《小鈴鐺》《小蜜蜂》
教學反思:雖然學生在“假鍵盤”上彈奏,但由于我在課堂引導學生發揮想象,使學生都能充分展開聯想,想象自己在彈真的鋼琴,在老師的鋼琴伴奏下,達到很好效果。
第三課 多彩的鄉音
教學內容:
一、 學唱歌曲《風陽花鼓》
二、 欣賞樂曲《森吉德瑪》
三、 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四、欣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馬頭琴獨奏)
教學目標
一.通過學唱歌曲《風陽花鼓》,讓學生了解我國安徽省地理風貌、民間藝人生活狀況啟發學生愛祖國的情懷及喜愛安徽民歌的風格并能流利歌唱與表演。
二.通過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讓學生領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情感,了解蒙古族的風情、風貌并學習掌握“ ”速度漸慢記號以及學會蒙古族舞蹈扭肩膀的特色動作及鞏固四拍子拍號的打法,描述優美風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通過聽賞管弦樂曲《森吉德馬》以及用馬頭琴獨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兩種不同樂器演奏的蒙古族兩段音樂。讓學生感受兩首同民族地方風格民歌及精彩的歌舞表演(課件),并能用不同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或即興畫畫。復習鞏固已學過的 等節奏型。
四.探究《森吉德馬》音樂旋律相同,音樂速度變化后不同形象的兩段音樂變化的奧密,了解音樂中速度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風陽花鼓》一曲選自安徽流傳已久的民歌旋律優美動聽易上口。歌曲還表達當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興演唱討生活的一種心情。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流行于蒙古地區鄉情味極濃的一首民歌,四拍子、節奏稍快、活潑、自信,表現了新社會蒙古族勞動人民當家做主人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時描繪了美麗遼闊大草原的秀美景色。
教學重點 :掌握不同民族音樂風格的特點學習《草原就是我的家》,描繪了美麗遼闊大草原的秀美景色,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時安排: 四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