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第六冊音樂教案(全冊)
左右腳點步,雙手上舉左右擺動:||左右腳點步,掃眉:|| 同前:|| 左右腳點步,雙手放于眼前向兩邊對開 || (動作之間的連接要自然流暢)
3、聽聽畫畫。教師播放課件日本民歌《櫻花》,請學生先欣賞課件中的櫻花,再畫出想象中或印象中的櫻花圖。最后教師簡介日本的相關知識。
(五) 學唱歌曲《下雨了》
〈〈下雨了〉〉描述了一日本男孩想出去玩,但又因下雨及斷了帶的拖鞋不能出去的無奈情緒。歌曲形象鮮名,共三個樂句,簡潔明了。采用了日本民間“都節調式”( 3 4 6 7 1 3 ),落音以4、7、3為主等,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
教學中建議參考以下做法:
1、聽聽動動。教師播放歌曲《下雨了》,和學生一起做樂句的體驗活動。活動圖譜如下:
a | b | c :||
2 + 2 2 + 2 2 + 2
師生拉手圍成圈,向左走;|高舉手,作成拱形;| 原地踏步放下手,最后一拍并腳|
2、聽聽想想。教師范唱歌曲《下雨了》,請學生想想歌曲內含是什么?教師范唱譜例參照見教參
2、聽聽講講。教師播放歌曲《下雨了》,請學生講講日本小朋友唱的日本童謠《下雨了》是什么意思?
3、聽聽唱唱。教師先范唱歌曲《下雨了》,再請學生隨伴奏音樂朗讀歌詞,朗讀歌詞時,師生共同配合,可讓學生從朗讀一句過渡到朗讀整段歌詞。最后師生一起演唱歌曲共同感受這首獨具風格的日本童謠。學生學唱歌曲時,一定要模仿教師的范唱語氣及樂句間的連接進行演唱。
4、憶憶唱唱。熟唱歌曲后,教師讓學生回憶演唱已學過的廣東民謠《落水天》,邊唱邊感受《下雨了》與《落水天》這兩首不同風格的下雨歌。
5、唱唱演演。教師啟發學生創設情景進行歌表演。如:用桌椅搭成一座房子,碎紙條的晃動做下雨場景,一位同學扮小野雞(帶頭飾),一位同學扮“我”并穿上一雙要斷帶的木板拖鞋……,表演的同學邊唱邊進行有情節的表演。
(六) 聽賞《拉網小調》
《拉網小調》——日本是一個島國,漁業生產自古以來占著重要地位,作為反映人民生活勞動的民歌,以拉網捕魚為題材的頗多,《拉網小調》就是其膾炙人口的一首。
這首民歌曲調明快、感情豪放,具有勞動人民樸實、勇敢的氣質。它在情緒上類似我國的勞動號子。襯詞的運用加強了勞動氣氛,在演唱形式上多為領合形式,在我國更多的是以男生獨唱的形式出現在音樂舞臺上。是很受群眾歡迎的曲目。
四段歌詞很簡短,前后兩句是相同的勞動襯詞,中間兩句以上下句結構反映了漁民們在海洋中拉網捕魚的生活感受。歌曲為樂段結構。第一樂句節奏性較強,描繪了齊心用力拉網的勞動情景,第二、三小節的重復很有特色,表現了頑強的精神。中間兩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發展,最后一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結尾處用了更為生活化的呼喚:這首民歌雖然很短小,但在結構上,調式色彩上卻是很有特色的,這恐怕也是它倍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曲譜見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