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六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3
是的,mp是中弱,mf是中強。
(課件:曲譜、力度記號)
同學們思考一下,歌曲中四個樂句,哪些樂句用mp演唱?哪些樂句用mf演唱?
(學生討論)
14、畫中畫:(課件:ppt—曲譜進行力度標注)
好的,歌曲中一、二兩個樂句用mp演唱,三四樂句用mf演唱。我們一起來演唱,注意教師的指揮
現場教師:暫停后組織學生討論。確定一種表演形式。
六
拓
展
15.畫外音:(課件:ppt—介紹貝多芬)
《土撥鼠》這首歌由著名音樂家貝多芬作曲。貝多芬,1770—1827,德國人。他生于一個平民的家庭,但在很小就顯露出音樂上的才能,8歲就開始登臺演出,負擔家庭重擔。他思想進步,信仰自由平等。但他一生坎坷,26歲開始耳聾,直至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流,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創作的大量的優秀音樂作品,為全人類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音樂財富。下面我們來聽一聽他的《第九(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的合唱部分——著名的歡樂頌。
課件:ppt—《歡樂頌》是《第九(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的合唱部分合唱
現場教師:聽完后組織學生討論回答
七
小
結
16、主講教師視頻: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歌曲《土撥鼠》,讓我們認識了貝多芬,使我們領略到音樂的魅力、感受到人性的美好。課后希望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進一步了解和認識貝多芬。
現場教師:師生再見,跟著片尾音樂,離開教室!
教學內容
1、唱《幽靜的山谷》2、拓展:蘇格蘭風笛
課時
1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演唱《幽靜的山谷》,唱準弱起拍,感受歐洲民歌的風格,領略其獨特的魅力。
2、音樂知識的拓展,了解蘇格蘭,接受并體會各種不同的文化和風格。
教學重難點
1、唱好《幽靜的山谷》,唱準弱起拍,感受歐洲民歌的風格,領略其獨特的魅力。
2、難點是歌曲的弱起拍的理解。
教學準備
1、鋼琴2、磁帶、錄音機3、電腦。
教 學 過 程
一、學唱《幽靜的山谷》:
1、自由讀歌詞:
2、按節奏讀詞,由老師帶領著,體會弱起小節,正確的換氣、分句。
3、分句學唱歌曲:注意一音兩字、附點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可以適當示范。
4、分析歌曲:提醒學生正確換氣、分句。分析歌曲:第一樂句以級進為主,第二樂句兩次四度大跳使旋律突然明朗。第三樂句6小節,前半句運用附點節奏,增加了音樂的動感,后半句再現了第一、二樂句的音樂元素,在回味中結束歌曲。
5、介紹弱起小節:樂曲由弱拍或次強拍、以及強拍的弱部分開始,叫弱起小節,也叫不完全小節。這時,該曲的最后一小節往往也是不完全小節,它和弱起小節合成一個完全的小節。
在歌曲中,運用弱起小節的非常多。如:《國際歌》、《回延安》、《游擊隊歌》、《歌唱祖國》、《長江之歌》、《我愛你,中國》、《我們走在大路上》等。
講解重音的位置,并用歌曲練習。
6、完整地唱好歌曲:
二、音樂知識:蘇格蘭風笛
1、導入:和同學們聊一聊感舉的韓劇《宮》,欣賞其中的一段音樂(《蘇格蘭風笛》)。樂曲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情緒、速度、形式、演奏的樂器是什么。
2、介紹蘇格蘭風笛的知識:
蘇格蘭風笛音樂原是屬于戰爭音樂。風笛手吹奏的音樂,用于行軍、用以召集高地人、用以戰爭和用以哀悼亡靈。風笛音樂也屬于和平的音樂,用來跳斯特拉斯佩舞、用來與小提琴、手風琴和諧地演奏舞曲、用來慶祝、也用來求愛。它也曾一度替代了蘇格蘭人寵愛有佳的豎琴。最初的蘇格蘭風笛是由一個氣囊式的風箱,旋律笛管,吹風管,音高固定的低音笛管構成,這種基礎形式一直延續到公元15xx年,直到第二支低音笛管配置到琴體上。大約在2xx年后,第三支低音笛管,也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外形最大的低音笛管,才出現在風笛的琴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