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蘇少版)
2、 能用自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表現馬來西亞人民在節日里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
3、 了解馬來西亞和孟加拉國的音樂特點,感受兩國的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對比欣賞兩國的音樂風格。
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自制打擊樂、自制腳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去領略了日本、朝鮮、泰國和印尼的風情畫卷,這節課我們繼續進行我們的旅程。今天老師帶大家去認識我們另外兩個鄰邦國家——馬來西亞和孟加拉國。
三、走進馬來西亞
1、師:首先,讓我們先到馬來西亞看看。(多媒體播放馬來西亞的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師簡介。
師介紹馬來西亞的音樂。
2、欣賞歌曲《哈羅,哈羅》
聽了歌曲說說自己的感受。
師:馬來西亞的人民特別好客,看到我們的到來,很高興的對我們說:“哈羅!哈羅!我的朋友”。播放歌曲錄音,師在色塊處加進“哈羅!哈羅!我的朋友。”
x x x x / x x x x /
哈 羅! 哈 羅! 我 的 朋 友 (生齊讀)
教師范唱歌曲,學生模仿好客的馬來西亞人在歌曲色塊處加入“哈羅!哈羅!我的朋友。”的邀請聲。
4、 學唱歌曲
① 學生跟琴用lu哼唱歌曲。
② 注意休止符。演唱時在休止符處可用拍手等動作幫助演唱。
③ 學生唱詞。教師及時糾正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④ 提問歌曲中出現的一些音樂記號。
如:反復跳躍記號、換氣加號、連音等。
還要注意最后一個音唱夠5拍。
⑤ 學生完整演唱。指導學生用輕快、活潑地聲音演唱歌曲。
5、 表現歌曲
① 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人演唱歌曲、一組人加入邀請聲。
② 拍一拍節奏。
0 x x x / x 0 0 / /
用自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注意樂器休止兩拍再加入,形成輪奏的效果。學生練習。
③ 完整表現。
將學生分成三組,一組演唱歌曲、一組打擊樂伴奏、一組加入邀請聲。
四、走進孟加拉國
1、欣賞孟加拉國的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
2、聽孟加拉國《腳鈴舞曲》,教師啟發學生盡情想象音樂所描述的情景。
3、學生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樂情景,猜測演奏樂器的名稱,教師點評并小結。
4、欣賞印度與孟加拉國歌舞電影片段,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到兩國音樂舞蹈之間的淵源關系以及音樂的主要表現形式——載歌載舞。
5、女生在自己的腳踝上系上小鈴,隨音樂舞蹈。男生拿出自制的手鼓為女生伴奏。
五、小結
第三單元《北國豪情》
教學課時:4課時
教學準備:ppt、cd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唱:《對花》(河北民歌)
聽:《山村來了售貨員》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山村來了售貨員》,了解民族樂器——嗩吶。能夠憑借標題,感受音樂形象,理解樂曲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
2.學唱河北民歌《對花》,感受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的快樂,鞏固學生對民歌形成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能夠區分北方小調與南方小調的不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