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蘇少版)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欣賞《山村來了售貨員》
1.認識民族樂器——嗩吶
(課件出示):民族樂器——笛子、簫,說出樂器的名稱,
(再出示)嗩吶
師:你認識這件樂器嗎?你在什么場合見過這件樂器?
這件樂器叫嗩吶,也叫“喇叭”、“大吹”,是我國民族樂器中的常見吹管樂器。民間遇到喜慶、熱鬧的事情時,常會吹奏。
(播放樂曲《山村》片段)你認為嗩吶的音色怎樣?
嗩吶的音色高亢、粗獷。
2.聽嗩吶獨奏曲《山村來了售貨員》
(課件出示曲名),說說你對樂曲內容、情緒的猜測
師:樂曲內容分這7個部分,你能區分這7 個部分嗎?
(課件板書)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前進
完整欣賞1遍,根據所給標題,感受樂曲描寫了 山村售貨、購貨 的歡鬧場面。
師:了解了音樂形象,我們下面來看看音樂情緒。這首樂曲有3個段落,3段節奏有很大變化,請同學們邊聽邊將樂曲的7個內容分成3段。
完整欣賞樂曲,師生討論,歸納。
(課件板書)
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前進
第一段 第 二 段 第 三 段
3.師小結:《山村》是一首 嗩吶獨奏 曲。
三.學唱《對花》
1.過渡:你認為《山村》屬于北方音樂還是南方音樂?為什么?
(播放黃梅戲《對花》片段)說出曲名,屬于北方還是南方?
師: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北方的“對花”——河北民歌《對花》
2.學唱歌曲
初聽歌曲,熟悉歌詞
輕唱歌曲,提出有困難的樂句,教師指導
完整演唱,唱出歌曲活潑、歡快的氣氛
3.討論:如何變換演唱形式,使歌曲更加有趣?
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風格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我國北方音樂的風格特點。
完成p21/ 連線。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聽:《掏洋芋》(山西民歌)、《藍花花》、《革命將士出征歌》(陜北民歌)
動:我的創造:續編旋律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北方民歌的獨特風格和韻味。
2.通過旋律續編,培養樂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欣賞《掏洋芋》、續編旋律:
1.齊唱河北民歌《對花》
指名說,《對花》是什么地方的民歌?你覺得民歌有什么特點?
師:民歌形成于勞動人民生產勞動過程之中,有明顯的生活氣息,曲調有明顯的地方特點,歌詞內容多與勞動生活有關,襯詞較多。
2.導入:下面我們來聽一首山西民歌《掏洋芋》
3.初聽歌曲,區分襯詞,說說歌曲演唱的內容。
4.復聽歌曲,跟讀念白部分,輕唱歌詞,感受歌曲的詼諧風趣,富有生活氣息。
5.分聲部演唱
6.分析歌譜
聽旋律,這首歌曲有幾個樂句?(4個)
觀察歌曲前2樂句的開頭部分,有什么發現?(開頭部分相同)
第一樂句和第三樂句怎么樣?(完全相同)
歌曲的結束音在哪個音上?(la)開始音呢?(還是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