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五、六單元教案
9.學生齊背詩歌。
10.課堂小結
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郭沫若稱頌他:“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在杜甫的詩中,“三吏”“三別”抒寫民間疾苦最為深刻,杜甫風格沉郁頓挫,主要是因為他的作品抒寫了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詩人的心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詩人的脈搏和著民眾的脈搏一起跳動,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詩人。
11.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石壕吏》(2)分小組改編并排演《石壕吏》課本劇(全班分四組,每組除演員外,還有導演、燈光、道具、音響、場務等工作人員)
第三課時(安排在一周以后上)
《石壕吏》課本劇表演
四組按事先抽好的順序出場表演,然后評出集體優勝獎一組,優秀表演獎若干名以及優秀導演、優秀編劇、優秀工作人員等,力爭讓全班每個同學都能得獎。
26.三峽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2.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會錘煉語言,細心觀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形象描寫,提高描寫景物的能力。
4.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二)教學設計
兩課時完成
1.導入新課
著名學者作家余秋雨曾說:“在國外,一個外國朋友曾問我,‘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這樣的提問我遇到過許多次了,常常隨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峽’。”三峽為何有這樣大的魅力呢?
(學生各抒己見,以達到資源的共享)
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就對三峽的風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短文《三峽》。
2.介紹酈道元和《水經注》
3.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借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做課后第二題
(2)聽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
(3)請2-3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仔細聽后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4.學生借助注解疏通文意。(分成四個人一組,每組只疏通一個文段的大意,讓學生充分發表見解。)
5.分文段討論,討論時疏通同一個文段的小組必須發表意見,其他小組要作評判,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思考: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的?抓住了三峽的什么特點?
8.討論作者的寫景思路。
明確:作者先總寫三峽的山勢,再寫夏季三峽的水,春冬三峽的景色,最后寫秋天三峽的景象。
9.根據寫作思路,分組朗讀,并思考:三峽總的特點和死四季不同的特點分別是什么?(幻燈片三)
總:山勢——連綿陡峭
分:夏季——水大流急
春冬——清榮峻茂
秋季——凄清悲涼
10.為了突出景物的特點,作者寫作的角度不是單一的,而是將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生動的寫實與形象的夸張相結合。請舉例說明。
明確:正面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