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五、六單元教案
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
5.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像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1)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2)多媒體依次顯示山水相映圖,石壁翠竹圖、晨暉、夕照,激發學生想像。 (3)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點撥:
作品首先為我們呈現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繽紛的色彩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單一卻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變化之美。“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么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
三種美交替出現,構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軸。
6.深入研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問: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各抒己見,可以認為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可以認為流露了閑適歸隱之意,等等。
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點撥:文章中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實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字里行間,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總言之,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2)學生齊讀課文,仔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7.布置作業 (1)默寫課文。 (2)選擇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幅畫面,寫一段賞析文字。
第二課時 教學《記承天寺夜游》
1.月夜圖導入:在夜深人靜、皓月當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灑落大地,一切都像籠著輕紗,若隱若現,連堅實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動的云煙。面對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門欣賞一番?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一篇文章《記成天寺夜游》,看看蘇軾在美麗的月色中會發出怎樣的人生感慨。
2.整體感知
(1)給生字正音、朗讀課文、聽錄音確定朗讀的節奏,再次朗讀。 (2)請一位同學讀,大家評價。 3.質疑: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同學解答,全班共同探討。 戶:門; 遂:于是; 蓋:大概; 但:只是; 耳:語氣詞 4.聽音樂《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寫,用自己優美的語言復述描寫月色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