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13.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14.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深冬季節(jié),刮著猛烈的寒風,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
15.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洗腳,用被子給我蓋上,很久才暖和過來。
1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
17.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 燁然若神人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上系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渾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樣
18.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我卻穿著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不羨慕他們,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9.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
閱讀探究
1.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自己在年輕時的求學之難和用心之艱的?(1)幼時求學的艱難: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人后求師的艱難:a.叩問之難。b.旅途之難。c.生活之苦。
2.作者“因得遍觀全書”的原因是什么?愛好讀書,克服家貧和自然條件的惡劣,借書苦學。
3.作者用大量的文字書寫求師之艱的目的是什么?拿自己的艱苦求學經(jīng)歷勉勵馬生珍惜太學的條件,刻苦學習。
4.全文中怎樣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中心的?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與同舍生的豪華穿戴作對比。通過對比,說明了學業(yè)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是否努力的道理。
5.作者寫贈序的目的是什么?勉勵馬生努力學習。
7.古人有克服艱苦條件努力學習的佳話,試舉例。①歐陽修畫荻習字。②王冕僧寺夜讀。③楊時程門立雪。④匡衡鑿壁借光。⑤車胤囊螢夜讀。8.你所知道的什么文章闡述了與本文相似的道理?《為學》。本文和《為學》都說明了學業(yè)有成不在于良好的客觀條件而在于主觀努力的道理。9.你從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優(yōu)良品質(zhì)?①從作者年輕時求學上看:作者對讀書有濃厚的興趣,為學有所成,不畏艱難,學習刻苦,有克服困難奔向目標的堅定決心和毅力。②從作者寫本文的態(tài)度上看:作者德高望重,但卻不擺出名人的架勢說教,而是真摯誠懇,循循善誘,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對后代人的殷切關(guān)懷。10.馬生本是一個用心學習的人,作者為什么還要勉勵他刻苦學習?宋濂深知當時的太學使人養(yǎng)尊處優(yōu),所以勉勵馬生。
考題重現(xiàn)
1.文章是如何寫出自己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又是怎樣克服的?找出原文。
講述作者本人求學的艱難主要體現(xiàn)在:借書抄錄,求師叩問,跋涉艱難,衣食粗劣,生活簡樸等方面。主要語句有(1)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2)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3)趨百里外,求師叩問; (4)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5)余則組袍敝衣處其間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自己刻苦求學的經(jīng)歷?
從以下三個方面表現(xiàn)自己求學的勤且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