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策(用鞭子打)之(代詞,它,指千里馬)不以(按照)其(代詞,它的)道(正確的方法),食(通“飼”,喂)之不能盡(竭盡)其材(通“才”,才能),鳴之(無意義)而不能通(通曉)其意,執(拿)策(馬鞭)而(表順接)臨(面對)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難道)真無馬邪(通“耶”,相當于“嗎”)?其(恐怕)真不知馬也。
古文今譯
世上有了伯樂(這樣的人),然后有了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這樣的人)卻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也只能辱沒在馬夫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jiù)里,不把(它)稱為千里馬。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把它當作普通馬來喂養。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特長不能顯現出來,想要它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用鞭子抽打它,不按照正確的驅使馬的方法,喂養它又不能使它充分施展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握著馬鞭面對著千里馬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恐怕)是他(們)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呀!
文言詞語
1字音:祉[zhi]駢[pian]食[si]
2詞語:才美不外見:“見”通“現”,表現。句意:才能和特長不能表現出來。
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喂養它,又不能竭盡它的才能。
其真無馬耶:“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句意:真的沒有<千里>馬嗎?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養。句意:喂馬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根據它的食量>喂養它。
3一詞多義:
①之:助詞,譯為的,雖有千里之能;不譯,定語后置的標志,馬之千里者;代詞,它,代千里馬,策之不以其道;不譯,補充音節,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食:吃,食不飽;通“飼”,喂,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頓:一食或盡粟一石。
③策:名詞,鞭子,執策而臨之;動詞,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④以:用,不以千里稱也;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⑤能:能夠,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力,雖有千里之能。
⑤其:它的,代詞,策之不以其道;表反問語氣,難得,其真無馬耶;其實,其真不知馬也!
乎:介詞,于,出乎其性;語氣詞,勉乎哉。
詞語活用:
①祗辱于奴隸人之手:辱,形容詞作動詞,辱沒。
②一食或盡粟一石:盡,形容詞作動詞,吃盡。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鞭打,驅使。
④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數量詞作動詞,行千里。
⑤食之不能盡其材: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盡,竭盡。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倒裝句:①馬之千里者( 定語后置,“千里”是中心詞“馬”的后置定語。譯:<能日行>千里的馬。)
②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狀語后置,“于”相當于“在”,“于奴隸人之手”是介詞結構的后置。譯:只好屈辱在低賤的<養馬>人的手里。)
翻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譯:鞭策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方法,喂養它,不能竭盡它的哪里,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文句理解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
2.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