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12.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從這句話看,他應該是五柳先生這類人吧?
13.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
14.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閱讀探究
1. 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著文章。
通過這種種敘述,把一個雖然貧困,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了。
2. 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 “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貴”。
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統一答案。
4. 怎樣理解“好讀書不求甚解”,我們不是講求學習要求實認真嗎?
不能僅將這句話理解為一種讀書方法,這里所說的“不求甚解”是不死摳詞句,而是領會感悟文章的真諦。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展現五柳先生品質性格的一種方法,不死摳詞句是因為不想追求功名利祿,讀書只是一種樂趣、一種人生享受,而自己自有自己讀書的方式和志趣所在。
5. 為什么五柳先生“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這是此文較重要的一個描寫,描述了五柳先生生活狀況非常窘迫,他能對此坦然自若。不是他沒有能力讓自己過上好日子,他曾經當過官,是他自己辭官歸鄉的,而且后來當政者多次請陶淵明出去做官,都被陶淵明拒絕了。他之所以拒絕,就是不堪忍受官場的腐敗,才辭官歸隱的,他在辭官的時候就明知歸隱之后自己必是要過一種極清貧的日子,所以當他身處窘境之中也全然不在乎,只為能過上淡泊平靜的生活。貧窮不能改變他的志趣,體現了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品格,另外含蓄地說明五柳先生以古賢顏回自況,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6. 《五柳先生傳》一文主旨是什么?
本文主題思想明確,鋒芒指向黑暗,藝術表現則平淡含蓄而富于獨創。作者通過虛擬人物以自傳自贊,是它的構思特點,也是散文藝術的一個創造。其目的是大膽地申述自己的隱士情懷和志士節操,勇敢地肯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生活道路,同時也借以反襯出晉、宋之際的門閥社會現實的污濁黑暗。由于作者以自己的生活、思想的體驗為素材,又針對作者所熟悉而深惡的門閥社會現實,因而能夠抓住傳記人物的主要特點,對準社會黑暗的癥結所在。又由于假托為虛擬人物立傳評贊,作者可以擺脫自我拘謹的束縛,能夠比較自由地選材剪裁,突出典型,也能夠不拘地加以評論,突出主旨。因而這一構思既出于主題思想的需要,也便于表達主題思想。同時,用史傳人物的體裁來寫,更能顯示作者在晉、宋之際的混亂年代里,出污泥而不染的志趣。應當看到,歷史的限制使詩人的理想陷于空想,在現實中表現軟弱而無可作為。但是在詩人的時代,在封建社會,這篇擬史傳散文杰作卻是活躍著生活氣息,表現著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