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5
一次在中餐館舉行宴會,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覺中過去了近兩個小時,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鄰座的阿爾薩斯大區經社理事會的阿昂達女士是第一次參加中餐宴會。她忍不住問我,你們中國人請客都上這么多菜嗎?我說,在中國還要多,通常10道以上。阿昂達很驚訝,連說中國的宴會實在太豐富了,難怪中國的美食很有名。但過了一會兒,她又問我,有個現象很奇怪,你們中國人吃飯每次都上那么多菜,可為什么都長得那么瘦,我們法國人每次菜很少,但為什么都比你們胖呢?
我一時語塞,但又覺得她問得多少有點道理,因為那天同桌的幾個中國人都顯得比較瘦弱,而幾個法國人個個人高馬大。我想了想,向她講了自己的一點想法:中國是個好客的民族,只有上了一桌子菜才覺得沒怠慢客人。另外,中國人有時候更加注重形式,所以中國烹調里,菜的樣式千變萬化,具體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講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歐洲人似乎更實際一些,在菜的花色變化上下的功夫顯然不如中國,但更講究其營養搭配和保護,注重菜的內在質量。這是中法飲食的主要差異,可能多少也能反映出一點中法文化性格的不同。
二、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顏色,一個國家和民族也一樣。對不同顏色的喜好從整體上可以反映一個民族或者國家的審美情趣與好惡傾向。
有一次碰到歐盟委員會科技總司的維也加斯教授夫婦,談起上海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穿的中國民族服裝。他們都說非常好看,但有一點不太明白,為什么亞洲領導人大多穿紅,而西方領導人都選擇了藍色。我說顏色都是領導人自己選定的。大概亞洲國家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紅色在中國文化里,也可能在整個亞洲文化中都代表著幸運、財富和喜事,所以亞洲領導人都不約而同地選了紅色。我又問,紅色和藍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他們說紅色在西方人的觀念里是血的顏色,表示沖動、革命和動亂,而藍色則代表冷靜和沉著。普京也選擇了藍色的衣服,所以雖然俄羅斯有時聲稱自己是歐亞國家,但從文化淵源上還是更加接近西方。
三、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表現在諸多方面,但簡單加以概括其實并不復雜:反映到思維方式上是抽象和具象的差別,反映到生活態度上則似乎可以理解為西方人更加實用,中國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比如把法語單詞和中文文字加以比較,這一點就很明顯。中國文字造詞多注重形象,而法文里更多地考慮實用價值。像中文里的名片,法文直譯就是訪問用的卡片,而航空母艦在法文里叫載飛機的軍艦,等等,都是從實際用途出發來造詞的。而像壓照片用的玻璃板,我們也是從其使用價值角度來造的詞,但法國人就更加直觀了,直譯就是“放在玻璃下面的”。
反映到繪畫上更是如此。大家都知道中國畫的大開大闔、潑墨寫意與歐洲油畫講究的人體比例和光學原理等完全是屬于兩個不同的技術范疇,似乎很難有共同語言。歐洲人有時不太能夠理解我們過于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我們有時也會認為歐洲人的藝術技巧過于寫實,缺乏靈氣。看多了歐洲繪畫史上被奉為經典的宗教題材畫作,中國人有時在感嘆其技法寫實細膩的同時,也會感慨歐洲大師們想象力的貧乏:為了說明天使在飛,就非得給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加上一雙翅膀。而我們的祖先在那些美麗的仙女旁邊加上幾朵白云,她們不就飛起來了嗎?多有意境,多有想象空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