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5
化:話說你所知道的中華傳統食品。(春卷、臘八粥、餃子、棕子、月餅、年糕等)
知:民族傳統運動(龍舟競渡、少林武學、放風箏、賽馬、太極拳、踢鍵子、秋千射箭)
多:說說中國的四大發明。(印刷術、火藥、造紙術、指南針)
少: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是指什么?(故宮)
第六課 網絡交往新空間
一、本課的設計意圖
1.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網絡交往的兩大特點。
能力目標
能夠正確使用網絡,使之為學習和生活服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網絡交往,恰當運用網絡與網絡交往。
學會自我保護,遵守網絡規則,享受健康的網絡生活。
2.本課安排的依據
(1)學生面臨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成為新的網民。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互聯網對中學生的吸引都是強烈的。其中,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處理網下生活與網絡生活的區別,把過多的時間花費在網絡上;而目前互聯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缺乏自制力的中學生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導致各種違紀違法現象頻繁發生,造成很多家庭和社會問題。學校教育必須關注到這一問題。
沉溺于網絡的垃圾信息、網絡游戲、網絡聊天乃至網戀的中學生,在現實的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或缺少關愛,或缺少朋友,或缺少成就感。現實生活對他們而言,是失意或失敗的,是痛苦與煩惱的。這類學生容易沉溺網絡,尋找寄托和慰藉。
可見,一方面,網絡環境不十分干凈,學生沒有一定的自制力很容易迷失自己;另一方面,處于各種情感饑渴狀態的學生不少,他們一旦上網,很容易陷進去不能自拔。因此,針對學生的現實成長問題,本冊教材設計了這一課。
(2)課標的具體要求
關于網絡道德規范,課標沒有提及。編寫者根據課標分類目標中的以下要點,結合社會發展的趨勢以及學生的現實生活,設計了這一課。
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提到“具有世界眼光”;在“能力”目標中,提到“能夠逐步掌握和不斷提高搜集、處理、運用社會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學會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和進行反思”;在“知識”目標中,提到“了解我與社會的道德規范”。
網絡作為一個全球性的技術發明,正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與使用。它的便捷性、高效性正在逐步改變人們的生活。雖然不出家門,卻可以了解世界大事,查閱千里之外的資料。每一個學生都應盡快掌握這一先進高效的溝通工具,才能培養他們的世界眼光;網絡對于提高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是一個十分有益的途徑;網絡社會雖然是虛擬世界,但因為背后的使用者是現實生活中的成員,我們必須遵守一定的道德規范,才能有一個適合人們交流與溝通的舒心的虛擬環境。
因此,從享受現代文明的便利,到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具有世界眼光,我們都必須讓學生盡快了解網絡交往中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道德規范。
二、本課內容結構及整體教學建議
1.本課內容結構
本課分兩框四目,第一框的兩目分別介紹了網絡交往新空間的一般特點:即無限性與兩面性。
無限性體現為網絡生活很豐富,網絡交往突破了傳統交往的限制,改變了交往領域、交往對象、交往方式。兩面性體現為網絡既有很多優勢,如便捷高效、隨時隨地、資源無限;網絡也有可能造成很多傷害。原因有二,一是網絡環境的復雜帶來的危險性,二是網絡對現實生活中問題較多的學生有更大的“殺傷力”。針對網絡上述的特點,在本框內容的第一部分,提出了如何充分發揮網絡積極作用的建議:一是要用健康的心態把網絡作為生活的補充,二是注意信息“節食”;三是利用網絡解決現實問題;四是利用網絡為人服務,實現個人價值。從正面引導學生認識網絡的特點,揚長避短,網絡作為現代最先進的通信技術,確實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而且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豐富我們的生活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