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5
1、如果你是jack,會怎么辦?(聯系自己想問題,提高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
2、我們能以“好”或“壞”來評價jack的處理方式嗎?(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會有不同的待人處事的方式,進一步分析中美文化的差異,幫助學生理解因文化不同而產生的行為方式的差異,可進一步拓展到其他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的民族性格不同而產生了待人處事的不同方式。)
3、有人說,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放意味著穿喇叭褲、戴蛤蟆鏡。在今天,你認為開放的胸懷意味著什么?(多媒體呈現七八十年代的穿著打扮的圖片,增強感性認識,更好啟發思考。)
教師小結(多媒體呈現結論):所以,開放的胸懷意味著——我們要以客觀、平等的態度來面對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板書)
請一位同學大聲朗讀書本歐洲的汽車文明的事例。其他同學邊聽邊看多媒體展示的比利時的街道和城市風情。
活動:各抒己見
1、通過邊聽邊看,你對比利時的城市有什么印象?
2、比利時紅綠燈很少,為什么秩序井然?
3、你對“只有人,才是萬事萬物的紅燈”這句話怎么理解?(討論)
4、歐洲的汽車文明,對我們有什么借鑒之處?(討論)
學生回答后,聯系我們5月1日新頒布的《交通安全法規》,教師介紹“以人為本”的三禮讓原則,“車讓人”、“人讓車”、“車讓車”,教育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
教師小結:開放的胸懷意味著我們要善于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和長處。(板書)
教師提問:學習哪些文化呢?
多媒體呈現毛澤東同志說的一段話,學生一起齊聲朗讀
“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珴蓶|”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教育:我們也不是什么都拿來,而要結合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身臨其境”活動討論
小品中jack給了小濤一個大擁抱,讓小濤不知所措。如果你遇到一個外國友人,你伸出手要跟他握手問好,他卻想擁抱你,甚至是吻你的臉頰,這時你怎么辦?
多數學生回答:我會覺得很難為情,不過還是會讓他擁抱。
教師教育:同學們,感到難為情,是因為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比較的含蓄,我們應該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大家都能夠以開放的胸懷,以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美國人的禮儀交往方式,讓對方擁抱,也難能可貴。
過渡:開放的胸懷就是以客觀、平等的態度來面對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開放的胸懷還意味著什么呢?過渡:我們一方面要學習其他民族的文化的長處,另一方面也要保護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板書)
多媒體呈現中法文化年的flash,出示中國到法國舉辦中國文化年的圖片,比如:在法國街頭出現了中國的京劇臉譜、中國孩子玩的風車、中國的大熊貓。出示法國到中國舉辦法國文化年的圖片,比如:法國在北京舉行的音樂會、法國巡邏兵飛行表演。
提問:中法文化年的舉辦,對中法兩國來說有什么現實意義?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可以更好的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展示了中國的民族文化,我們要更好地讓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文化,首先要保護好中國的民族文化,(多媒體出示中國文化遺產地圖)甚至還要保護好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