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14冊全冊教案
三、 教師小結:(略) 學生聆聽《歌唱祖國》走出教室。第二單元 《非洲的靈感》 (二課時)第一課時 《非洲的靈感》
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活動,以積極的態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喜愛非洲民族民間音樂,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世界多元音樂文化。2、聆聽非洲民間歌曲片斷,體驗這些歌曲的風格特點。3、知道馬林巴、非洲鼓等代表性非洲民間樂器,并能辨認此樂器的音色教學重點和難點:喜愛非洲民族民間音樂,體驗其不同歌曲的風格特點。教學理念:提高學生音樂審美力,感受非洲民間音樂中的情境美、音韻美、伴奏美等。激發學生對非洲民族音樂的興趣、愛好。教學過程:一、《咿唷嘞拉》學習1、帶問題,聆聽《咿唷嘞拉》a、感覺音樂節奏、風格特點。 b、猜測這是來自哪大洲的音樂?2、學生簡答:非洲音樂,節奏感強(學生若答錯,教師加以引導)。二、介紹非洲1、了解非洲文化、生活、習俗、宗教等情況。一個地區的音樂文化往往與當地人的生活、習俗等息息相關,首先請同學們談談你對于非洲的了解。a、四人小組討論b、學生回答(學生的信息來自于課外讀物、電視或網上)c、教師補充、小結2、非洲民間樂節奏特點:師:在非洲,音樂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它既注重藝術性、又強調社會性、政治性、宗教性。強烈奔放,復雜多變的特殊節奏是非洲黑人音樂的重要因素。a、教學生簡單舞蹈動作:雙臂稍彎曲,兩掌相對于胸前,隨節拍做前后自由擺動,雙腳做前進若干步和后退若干步的交替動作。b、截取《咿唷嘞啦》片斷,學生合節奏做舞蹈動作(在舞蹈動作中進一步感受非洲民間樂的獨特節奏)三、欣賞非洲民間樂片段1、聆聽片段:《西非民間音樂》、《西瑪亞》和《戰士的舞蹈》聽辨:這些片段中運用了那些樂器?2、辨別樂器和樂曲a、學生回答三片段中用了哪些樂器?鼓,馬林巴、果拉琴可能學生不知這兩種樂器的存在,只能答與這些樂器音色相近的樂器。(教師不能全盤否定)b、教師向學生介紹:(三種代表性非洲民間樂器。)鼓、馬林巴、果拉琴,結合課文插圖3、鼓的節奏體驗(在片段中截取典型樂句)a、教師簡述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作用非洲鼓:被稱之為非洲傳統音樂之魂,有數百種之多。功能多種多樣,除了用于音樂外,它還是民族、部落、宗教的象征,用來傳遞各種信息,即鼓語b、感受鼓的音色將一大鼓置于教室中間,教師鼓勵學生自由上來擊打(人數不限,擊打方式不限)c、學生即興表演本課實踐與創造的節奏型為《咿唷嘞啦》片段準備。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伴奏表演(學生憑已有的樂感自由表演,教師加以一定的表揚。)。四、課堂小結:(略)在(咿唷嘞啦)的旋律中結束本課,學生在自己設計的鼓聲中離開音樂教室。第二課時 《咿唷嘞啦》
教學目標:1、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剛果歌舞曲《咿唷嘞啦》,體驗非洲歌舞曲的風格特點,能夠根據歌曲情緒編配節奏型,并為歌曲演唱作伴奏。2、能夠在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民間音樂中,辨別其中具有非洲風格特點的音樂。教學重點:懂得欣賞節奏之美,掌握一定的控制節奏的能力。教學理念:人在快樂興奮時的原始欲望即是“手舞之、足蹈之”,當其進退有據而合拍時,充滿動感的節奏也即誕生。增強學生對節奏的敏感性將使他們在理解音樂時變得主動和更有快感。在現代音樂中,充滿著大量的復雜和極具動感的節奏。如現代流行音樂的主要流派搖滾樂的“三大件(吉他、貝斯、鼓)”中的節奏樂器鼓被譽為“音樂之骨”,支撐著整個音樂的行進,甚至有極端的例子以鼓為中心而歌聲和吉他成為襯托者。過了幼稚園和小學時代,我們的學生出于羞澀或其他原因變得不習慣做律動練習,長此以往,不管是欣賞還是歌唱都走向被動的局面。表現在譬如本應靈動的音樂被唱得拖沓粘膩,往往音準也容易偏低。節奏的作用不是重要,而是根本。教材分析:《咿唷嘞啦》歌曲為三段,第三部分的變奏較難,怕占用太多時間使教學重點無法實現,所以用第一段來代替,使原來的aba’成為aba,減輕負擔節約課時。教學流程:一、學習《咿唷嘞啦》1、回憶上節課欣賞過的《咿唷嘞啦》原版。提問:這首歌和我們經常聽的歌比較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各異,有的說像念經有的說在嘮叨,有的說好象在教訓人講道理,也有的說是講故事。)師:可能很多同學聽周杰倫的歌,那么有人知道他的歌曲風格嗎?對了,這種風格并不新鮮,它就是美國的黑人說唱樂,簡單地說就是在音樂伴奏下講故事。黑人奴隸從非洲被販賣到美洲,同時也把音樂帶到美洲。說唱樂可以說是非洲黑人音樂傳統的延續。2、師范唱《咿唷嘞啦》:①導語:現在老師來唱《咿唷嘞啦》這首歌曲,聽后請說出你的感受?②學生談感受,談體會(學生可能說老師唱的和磁帶里的不是同一首歌啊,不太像啊等等。)③老師講解:由于文化上的差異,要完全地模仿黑人音樂的風格是非常困難的,就像要黑人學唱中國的京劇也很困難一樣。所以我們唱的這一首《咿唷嘞啦》是模仿它的節奏音調之后改寫的歌曲。的確不是同一首歌曲!3、學生學唱《咿唷嘞啦》(采用視唱法學習)4、分組練習:主要是領唱和齊唱部分的配合熟練程度,讓同一小組里的同學互換歌詞練習,當達到一定熟練度后再進行后面的節奏伴奏練習。5、音樂實踐:①請每個小組的同學來展示本組配的節奏(配上的節奏可能比較單調,沒關系,就以學生自己編排的節奏為例來表演。)②看一段dvd錄影,《破銅爛鐵點成金》(可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靈活選擇)中的一個片段(玩籃球節奏部分),問:為什么他們一個籃球就可以擊打出那么好玩的節奏呢?(提示:他們不是以復雜的節奏型來求變化,速度也不快。)從而引出音色在節奏中的應用。③用學生剛才的節奏范例演示,使用不同的工具改變其中幾個點的音色,有條件的可以用手鼓和鈴鼓,無條件的使用掃帚或手拍桌子或用小棍子裹上布團敲擊。④選一個比較簡單適合歌曲情緒的節奏大家一起來玩,分成三組,一組打節奏,兩組是領唱及齊唱,唱的人也動起來,圍著圈,拍手或跺腳,追求氣氛和感覺。由于剛才的dvd錄影已經做了很好的示范和暗示,學生會很愿意動起來的,老師要注意控制,只要學生不追打起來即可,整齊劃一是要靠長期訓練的,暫不強求。二、拓展延伸1、處理作業:傾聽兩個民間音樂片段,辨別它是哪個地區的民間音樂?a、拉丁美洲 b、亞洲 c、非洲2、小結:亞洲的音樂大多是以旋律線的悠轉舒展起伏跌宕為特色的,如中國、印度、日本等等。那么我們聽的非洲音樂的特色是什么呢?(學生的回答即使是出乎意料之外,只要他是認真而不是搗亂就應該予以尊重。)老師:短小的旋律反復和節奏的復雜多變、強烈奔放是非洲黑人音樂的重要特色。三、布置課后實踐題:在生活中欣賞音樂時發現并尋找具有非洲黑人音樂特征的歌曲。第三單元 《長江兩岸》 (二課時)第一課時《采茶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