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14冊全冊教案
教學目標:1、通過深入學習歌曲《難忘今宵》再次體驗歌曲中所表現的思想情感。 2、通過欣賞音樂《雷鳴電閃波爾卡》感受音樂情緒和音樂風格。 3、認識 “波爾卡”這種舞曲體裁。教學重點:欣賞音樂《雷鳴電閃波爾卡》。教學難點:音樂創編活動的組織實施。教學準備:鋼琴、錄音機、教學錄音帶、學生自制小樂器若干。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學生在《藍色的探戈》音樂聲中進入教室2、師生禮儀二、復習歌曲 《難忘今宵》1、教師鋼琴伴奏學生齊唱。2、欣賞其他歌唱家的演唱。3、欣賞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最后節目《難忘今宵》(學生進一步體驗歌曲抒發的情感)。三、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1、導入。(師:剛才進教室時大家聽到的是什么音樂啊,生答:《藍色的探戈》師:是的,這是一種含蓄、灑脫的舞會舞蹈音樂。那么今天我們將再來了解另外一種舞曲體裁的音樂→“波爾卡”)2、播放三個音樂片段,(師問: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嗎?生答后,師:這是一首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雷鳴電閃波爾卡》。那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波爾卡吧)3、“波爾卡”音樂知識介紹: 是一種起源于波希米亞的一種民間舞曲,這種舞曲的特點是:音樂輕快活潑、中速稍快的速度、多用二拍子。也有用三拍子的變體。其舞步有“單足彈跳步”和“腳跟腳尖輪流擊地”等兩種動作。4、作者介紹: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有“圓舞曲之王”的美譽。他一生寫了很多的舞曲。其中以圓舞曲為最多,他的代表作品有《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世界名作。《雷鳴電閃波爾卡》是他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現一個令人高興的節日里,人們聚集在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廳里。這時,外面狂風大作、雷鳴電閃、暴雨傾盆,而廳里的人們卻舞興正濃。5、熟悉各節奏型引子:50 50┃50 50┃50 50┃50 0┃電子板書
a 7 6 ┃4 7 ┃4 7┃606 606 ┃6• ┃x x ┃x x┃x0x x0x ┃x. a 6 ┃54 32┃45 35┃25 15 ┃75 65 ┃ b x ┃ ┃ ┃ ┃ ┃ a 5 ┃1 3┃6 6.5┃4 75┃5 - ┃b x ┃x x┃x x.x┃x ┃x - ┃b 60 50┃2.1 50┃60 50┃1.7 50┃ ┃x.x ┃ ┃x.x ┃6、分段欣賞 ①引子 ②第一部分 ③第二部分 ④尾聲7、全曲欣賞(要求學生眼睛微閉)8、其它波爾卡音樂mtv欣賞(拓寬音樂視野)四、意境表演師:通過我們這么多次的欣賞,相信大家一定對這首音樂所表現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吧,那么接下來我們共同來做一個音樂意境表演。(課本第35頁二)1、 教師講解要求2、 學生進行分組創作,教師巡回指導3、 學生創作展示表演4、 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出最佳表演獎并給予獎勵。五、《雷鳴電閃波爾卡》音樂聲中出教室。設計意圖:1、通過對歌曲《難忘今宵》的繼續學習,使學生得到情感的進一步升華并鞏固在第一教時中的學習成果。2、在欣賞音樂《雷鳴電閃波爾卡》的教學過程中,力求使學生在認識舞曲音樂的風格及形式方面得到一些新的啟示。3、音樂的即興創編活動是現代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們也試圖通過對教材中的三幅畫面的情意表演,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第六單元 《春之聲》 (二課時)第一課時 《春曉》教學理念:音樂教師應牢固樹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應月教學關鍵的觀念,建立音樂課程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資源,真正把學生看作是學生的主體,尊重學生,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提倡和追求一種和諧輕松、雙向交流的教學氛圍。教師在學生和活動中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學生,試著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和學生一起活動,而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發號施令。這樣,學生就會從自己有興趣的體驗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把學生看成是愉快而有意義的事。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識情感、想象和個性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美的感知和認識,使自己融入藝術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個性化的思維和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自尊和自信心,善于欣賞學生的點滴創造才能,激發學生不斷創新的欲望,對學生瞬間的創造火花也應大加贊賞,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種寬松、融洽、民主、平等的人際環境。真正把音樂教學作為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和探索音樂藝術的過程,作為體驗美感、豐富情感的過程。《春之聲》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一是學習《渴望春天》二是欣賞以春為主線展開,情境——陶冶模式打好本課框架,創設春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春的氣息,引入到莫扎特的《渴望春天》中來,介紹莫扎特這位偉大的“音樂神童”,并逐步進入到讓學生對春的體會理解及進行創編活動。教學方案:[教學目標]1、通過初步學習和欣賞《渴望春天》,感受作品明朗、愉快的情緒,同時也讓我們體會春的氣息。2、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創作表現春的意境。3、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加深對生活與大自然的熱愛。[教學重點]細心揣摩、體驗感受詞曲完美結合所表達的意境;開闊思路、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導 入;創設情境,在教室里布置一些相關的圖片或柳葉等師: 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請大家欣賞一些圖片。[課件自制]三、授 新 課:1、這是醫學描寫春天氣息的圖畫,對春天的表現不僅是圖畫,還有如:詩、舞蹈、唱歌等;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歌曲《渴望春天》請聽完后回答兩個問題;投影儀出示; 1.歌曲的基本情緒怎樣的聽后有什么感受? 2.詞和曲的結合特點?2、放錄音;《渴望春天》生; 歌曲的基本情緒;熱烈激動、明朗愉快、表現出渴望春天來到的心情。詞曲的結合特點; 旋律流暢優美與詞句結合自然貼切。3、再聽錄音;[學生哼唱]師:(1)學生進一步感受詞和曲的和諧及明朗愉快情緒,體會對美好春天的向往的心情,同時一邊聽一邊話旋律線。(2)分析作品結構特點。歌曲采用了6/8拍, d大調結構為再現單二部曲式(a+b+a)。第一樂段有八小節,用同一材料變化重復,第二樂段有八個小節,第三樂句音調有所發展,第四樂句再現第一樂句并略加變化完滿結束全曲。作者為了不充歌聲的樂意,又在尾聲的鋼琴伴奏中用高音區的裝飾音,感到鳥在歌唱,使全曲更富與情畫意。4、教師范唱;5、學生小聲哼唱全曲;6、參與——體驗模式{1、情感呼喚;2、情感深化;3、情感外化;}四;創編活動;師;通過反復欣賞小聲哼唱,同學對作品《渴望春天》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現在叫老師請大家思考能否用其它的方式來創作,表現春的意境,怎么表現呢?大家分組討論,人人參與,注意同歌曲結合。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些物品,(紙、彩筆、塑料袋、礦泉水瓶等)。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路,聯系生活實際創作。學生分組展示表演討論結果,師生點評相結合,強調尊重學生點滴創作才能。朗誦組; 采用配樂詩朗誦的形式。歌舞組; 一部分學生唱《渴望春天》,一部分跳舞。自然組; 同學們可利用教室里現有的音源,選擇老師提供的物品,模仿各種自然界的聲音,如;鳥鳴、雞叫、刮風、下雨等,搓揉塑料袋、紙張、抖動書本表現風聲,空礦泉水瓶里裝米發出殺沙沙表現雨聲,敲玻璃杯、抖動鑰匙等。圖譜組; 讓學生設計一些與歌詞或詩歌相關的圖譜表現,請學生說明解釋,如;《春曉》一詩。 春 眠 不 覺 曉五.小結;同學們通過學生欣賞《渴望春天》,我們對音樂與詞或詩歌的株聯合。通過參與討論和表演,同學們進一步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意境、開闊視野,個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展,相信同學們從這里走出去的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