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14冊全冊教案
一、教學內容:1、歌曲《采茶舞曲》2、感受《采茶舞曲》的音樂風格。3、創編《采茶舞曲》動作。二、教學目標:1、用聽唱法初步學唱歌曲。2、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3、激發學生創作欲望,體驗對音樂理解和動作創作的成功感。三、教學重點:體驗歌曲情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實踐中去。四、教學過程:過程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設計意圖
一、
導
入
、
激
趣播放學生舞蹈片段。“這是根據云南民歌編排的舞蹈作品,小演員們活潑可愛的神情,質樸的動作向我們展示了音樂與舞蹈的魅力。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走進音樂,創編舞蹈。”欣賞舞蹈片段。放松心情,增加親切感,激發表演興趣。二、學唱歌曲
初
聽出示《采茶舞曲》歌譜。提出要求:情緒和內容。播放歌曲《采茶舞曲》。看歌譜。初聽音樂。用恰當的詞,說明歌曲的音樂情緒和內容。揣摩歌曲的意境。
學
旋
律慢速單音彈奏歌曲旋律,原速加伴奏彈奏歌曲旋律,用“da”小聲模唱旋律。繼續用“da”模唱旋律。體驗歌曲的意境。
學
唱
歌
詞出示歌曲 《采茶舞曲》歌詞。范唱歌曲 《采茶舞曲》。講解越劇一字多音的演唱特點。朗誦歌詞欣賞教師的范唱。重點體驗越劇一字多音的演唱特點。發揮教師特長,激發學生興趣。
破
難
點范唱最末兩句。引導學生練習、鞏固。個別練習,小組糾正、鞏固。分組匯報、評價。培養學生鑒別能力。三、創編舞蹈。
創
編“同學們,請你找找歌詞中能用動作表示的‘實’詞,并想一想用什么動作來表現。”找歌詞中“實”的詞進行律動創編如:①采茶 ②插秧 ③流水培養學生興趣和創編能力。
討
論發揮組內學生特長,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啟發、練習組內互相學習、啟發,唱一唱、編一編、演一演。給學生創造較多自主活動的空間。
合
作把歌曲分成三部分,小組抽簽。巡視,對技能薄弱組重點指導,并充作組內成員參予表演。小組派代表抽簽承擔一部分的舞蹈創編分組根據簽上標明的內容及動作提示進行創編體現師、生平等、互動互學原則。
四、
表
演比一比,評出星級隊。補充、完善舞曲動作,師生合作互動,表現歌曲情境。小組匯報表演,自選動作表演開展自評、互評,培養群體精神、合作意識。五、深化
情感播放《采茶舞曲》舞蹈片斷, 欣賞《采茶舞曲》舞蹈片斷,再次體驗并激發情感。
六、課堂
小結(略)(略)(略)
備
注簽上標明的內容及動作提示為:1)1-4樂段,溪水清清溪水長……妹妹呀東山西山采茶忙。動作提示:1、溪水 2、轉圈 3、下蹲看兩岸風光 4、分組交換采茶插秧動作 5、擦汗2)5-6樂段,插秧插的喜洋洋……采的茶來滿山香。動作提示:1、采茶的不同位置、速度變化 2、隊形變換:背靠背,轉圈3)7-9樂段,手采香茶……采茶姑娘。動作提示:1、采茶 2、手拿斗笠,手腳協調地走 3、身遠處招手(踮腳) 4、造型:蹲、站立 5、表情微笑第二課時 《江南絲竹》
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歡樂歌》《三六》,比較《小放驢》啟發,感受體驗,江南絲竹的音樂風格,并認識《歡樂歌》的創作特點。2、了解我國江南地區的民歌及民間音樂,樂于主動了解江南地區的音樂文化。教學重點:1、自覺探究江南絲竹的音樂風格及特點。2、認識變奏這一音樂體裁并作創作實踐。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在活潑歡快的《采茶舞曲》音樂中進教室,聽完全曲.師:這首歡快的舞曲音樂再次把我們帶到了山清水秀的江南茶鄉。我們不想用甜美的歌聲來贊美江南秀美的景色嗎?1、學生隨教師伴奏演唱一遍,自我評析難點、唱得好與不足之處。生:最優美的是第一、二句歌詞,最難唱的是“手采香茶——姑娘”一句。師:把你唱得最好的一句給大家演唱一遍。2.肯定學生的演唱,并把難句范唱一遍,學生跟唱。3.師生合作完成《采茶舞曲》的復習演唱。師: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其地方民族音樂清新,優美。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段樂曲。二、播放江南絲竹名曲《三六》投影設問:1、主要的演奏樂器,(模擬演奏姿勢) 2、用恰當的字、詞表述音樂特點。學生欣賞全曲,討論問題,探究問題。 搶答回答問題生1:揚琴、木魚、箏 生2:二胡 生3:三弦、柳琴、快板生4:情緒明朗、輕快、優美 生5:抒情、秀麗、舒展師:(肯定學生的表現)這些民族樂器的演奏,帶有濃郁的江南地方特色,它抒情優美,清新流暢,使人聽了倍感愉悅。教師板示:1、江南絲竹:傳統器樂的一種,流行江浙一帶。 2、音樂特點。1、欣賞八大名曲之一的《歡樂歌》1)出示譜例,用豎笛吹奏一遍,體驗明快活潑的情緒。2)欣賞全曲,引導學生模仿不同樂器演奏的姿勢和神態。2、學生談此樂曲的感受,發表個人見解生1:演奏者陶醉在歡樂的情緒中,渾然忘我地演奏。師:(掌聲)“渾然忘我”,我們來陶醉一下。師生共同徜徉在音樂的海洋里。生2:在喜慶的日子里,人們盡情享受美好的生活。3、師生共同探究什么是變奏曲。師:仔細看譜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內在的聯系(同學們很快發現了譜3為拍,譜1、譜2較豐富多變化)師:這種以一個主題的變化,或以一個核心音調(核心特征)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發展與變化的樂曲,我們稱變奏。1)實踐創作2)根據《歡樂歌》的倒裝變奏,找尋一些規律,創作一條變奏。給出母曲:創作過程中要求學生輕聲哼唱,用豎笛輔助音準,注意節奏音符的正確書寫。3)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完成初步創作(大部分學生開始用豎笛吹奏)抽取部分學生的作品。用吹、唱、書寫(到黑板上)的形式,展示其成果。生1:生2:生3:學生點評。掌聲鼓勵。4、檢測對江南絲竹的認知程度:1)播放北方音樂《小放驢》,辨析其特點。師:這是一首江南絲竹的器樂曲嗎?說明理由。生1:不優美生2:樂器是嗩吶生3:很粗獷生4:好象是在山區師:這是一首流行在北方農村的一首吹打樂,名叫《小放驢》。三、自主學習,豎笛吹奏《茉莉花》1、師鋼琴彈奏,激發情趣,烘托意境2、跟琴視唱譜例3、自主練習,吹奏《茉莉花》四、學生講評這課時的主要學習內容及收獲,教師簡單小結。第四單元 《樂海泛舟》 (三課時)第一課時 《樂海泛舟·變奏曲1》教材分析:舒伯特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被人譽為“歌曲之王”。他的《鱒魚鋼琴五重奏》是一首結構簡練、音樂形象極為鮮明的變奏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詐和邪惡所害,借對小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了作者對自由的向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惡,作品運用了多種變奏手法,比如節奏,速度,力度,音色,配器等多種音樂要素的變化對比。既突出了主題,又使得音樂情緒富于變化,音樂形象豐富多彩。從學生角度看,一方面鱒魚活潑可愛的形象容易給學生以親近感,音樂形象又極為鮮明,易于理解,使得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另一方面,變奏手法簡明易懂,通過欣賞,學生能較深刻地理解變奏曲的含義,了解多種變奏手法,同時還能給學生以同情弱者,憎惡邪惡的情感教育。不管從哪方面講,這首音樂曲教師是值得向學生介紹的作品。教學內容:《鱒魚鋼琴五重奏》。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鱒魚鋼琴五重奏》培養學生對西方浪漫主義音樂的興趣。2、通過欣賞《鱒魚鋼琴五重奏》初步了解變奏曲式和變奏手法等知識。3、熟悉《鱒魚》的主題旋律,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這些情緒。教學重點:1、音樂形象的感受和體驗。 2、了解變奏曲及簡單的變奏手法。教學過程:一、導入:1、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笛子曲,演奏笛子曲《我是一個兵》片段,[摘a(愉快活潑)a1(舒展自豪)、a3(歡快跳躍)三個片段],演奏前提出問題:(1)老師演奏的樂曲情緒是怎樣的?有沒有變化?(2)每一種情緒的音樂旋律有什么關系(異同)?2、教師演奏后,學生討論交流一分鐘。3、學生回答問題(1)問題(1)(見“導入1”大括號中)(2)同:旋律很相似 異:速度不同:力度不同; 節奏不同; 演奏技巧不同; 其他不同; (視學生討論情況定,也可以不提)4、教師總結:像這首樂曲一樣,主題旋律相似,但在其它音樂要素方面加以變化重復,表現出不同的音樂形象和情緒。這樣的樂(歌)曲稱為變奏曲。下面我們來聆聽一首著名的變奏曲——《鱒魚鋼琴五重奏》。二、欣賞《鱒魚鋼琴五重奏》1、教師簡單介紹《鱒魚》的創作背景,教師唱一遍主題旋律,使學生熟悉。舒伯特是奧地利作曲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譜寫的藝術歌曲對后人影響很大,被譽為“歌曲之王”。他還創作了大量其它體裁的音樂作品。《鱒魚》原是舒伯特根據詩人巴爾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詐和邪惡所害,借對小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了作者對自由的向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惡。《鱒魚鋼琴五重奏》根據歌曲的音樂主題寫成,運用多種變奏的手法,將歌曲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的刻畫和描述。2、 聽樂曲中的幾個音樂主題的片段,分析音樂形象,并注意哪些音樂要素發生了變化。(1)主題(a):自由、悠閑地無憂無慮的在水中游。(2)主題(a1):水鱒魚純真可愛的形象刻畫。(音色等的變化)(3)變奏(a4):釣者出現,描繪鱒魚不幸的遭遇。(節奏等變化)3、分組討論音樂形象,并概括變奏手法(音樂要素的變化)(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4、分發表格,學生游覽后,完整地欣賞樂曲。要求結合剛才欣賞的音樂片段的音樂形象,邊聆聽,邊用簡潔的語言填寫表格。5、交流分析音樂形象及變奏手法(學生回答,教師在屏幕上打出)主題變奏1變奏2變奏3變奏4變奏5變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