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14冊全冊教案
第二課時 《春天來了》、《春曉》
教學類型:綜合欣賞課知識目標:欣賞<<春天來了>>,<<春曉>>。能力目標:1:能夠在聆聽音樂后對音樂主題結構留有印象,并且通過創設音樂后對音樂主題和結構有進一步的理解。 2:能夠從“春”為主題的音樂作品中感受、體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教學重點:通過欣賞感受體驗春、人與大自然的關系。 教學難點:嘗試著以“春”為主題進行音樂 的創作。教學探究:通過欣賞、聆聽、演唱熟悉的歌曲,體驗人與自然的關系;并能根據對音樂的不同感受,用各種手段 創作 表現音樂作品,同時 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欣賞來加強音樂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光盤、vcd、媒體等。
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媒體運用
設計意圖復習歌曲《渴望春天》跟歌曲伴奏演唱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多媒體播放歌曲伴奏。鞏固已學歌曲。教學過程文學作品《春》一生朗讀《春》進教室。靜聽:提出疑問,文學中春天的景象。輕音樂配合學生的朗誦。在聽覺上讓學生去感受春。音樂欣賞欣賞音樂作品《春天來了 》。播放音樂提出欣賞的要求。( 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提出不同 要求。)第一遍錄音機播放音樂作品1從音樂中初步去感受春的快樂,美好。再次欣賞《春天來了》,扮演春姑娘,聽著音樂舞動著進教室。并抽出a段和a′再現段比較著聽。播放音樂。簡析作品。引導學生比較著聽a段和a′再現段.多媒體視覺和聽覺并用,對用音樂來表現春天有更直觀的理解。同時完成實踐與創作的第二題。欣賞作品《春曉》1:播放作品《春曉》并提出簡單的要求。2:根據,〈春曉〉的圖譜參考完成實踐與創造的第三題。錄音機初步體驗古詩音樂化之后的感受,并初步體驗音樂與美術結合的欣賞音樂作品的感受。音樂欣賞效果的反饋大家議議:文學作品、 音樂作品,古詩各自對春的描繪的表現效果。簡評:肯定、總結由以上學習過程來強調音樂與文學作品的共性。能力培養分三組進行音樂作品的創作表演 《渴望春天》分三組 《春天來了》 《春曉》指導學生可以用各種手段來創編作品,并巡視指導。錄音機每組一臺各自播放音樂。不在于學生對音樂作品理解后表演的好壞,只在于讓學生能真正的“動”起來。課堂小結每組請一位同學來小結。輕柔的走出教室簡評、鼓勵、肯定。錄音機播放合唱《渴望春天》讓學生敢于創造,敢于表現自我。愉悅的心情下課教師后評:這堂課的設計著重在于欣賞《春天來了》,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了解音樂的曲式、結構、音樂變化以及讓學生知道這首樂曲是根據福建民歌《采茶撲蝶》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音樂素材改編的。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學生先欣賞民歌《采茶撲蝶》和《小河淌水》以加深對《春天來了》的音樂感受。 《春曉》作為一種新型的嘗試讓學生來初步體驗古詩音樂化之后可用美術的手段來表現音樂主題,教師對學生的創作作品都應加以肯定,以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和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