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公開課教學實錄及反思
《岳陽樓記》教學實錄及反思
溧陽市南渡初中 陸峰
學習目標:1熟讀課文,體會文章的音律美
2學習和積累重要文言詞語的含義,疏通文意
3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巧妙結合的寫法。
學習重點:同目標1、2
學習難點:同目標3
一 導入
1師:說到樓閣,古代文人騷客都喜歡在著名的風景名勝題詩詞的雅興,如在滕王閣上,有王勃留下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句子?
生:黃鶴樓上有崔灝留下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師:而岳陽樓,我們就會想起那傳唱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請同學們讀一讀關于范仲淹的一段資料,可能對我們理解《岳陽樓記》有所幫助。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常自誦曰: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思考:1范仲淹少年時為什么發憤苦讀?
2范仲淹勤政愛民,他的思想基礎是什么?
二 誦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放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讀通課文。
師巡視,找出學生讀錯的字:偕,
并讓學生說說在讀時覺得哪些字音讀得沒把握,哪些句子讀起來拗口?
2.分組分節檢查讀課文,師指出錯誤處。
3.聽朗讀錄音,小聲跟讀,感受課文語言特點,體味該如何去讀。
4學生齊讀
思考:文章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緊密結合,指名回答:
敘的是 重修樓之 事
寫的是 洞庭美之 景
抒的是 情
議論的是 先憂后樂 。
學生對抒的什么情,答不上來。
5.請找出描寫洞庭湖美景的句子來美讀。
指名讀,范讀,學生參與評議。
三 疏通詞句體味內涵
1學生對照注釋,逐句疏通一、二節文意,有疑難處做好標記,同桌交流集體質疑,答疑。
2檢查字詞解釋情況:出示:記之(事) 銜 吞(景) 得無異乎?(情)。相機解答以上的思考題,即敘的什么事,寫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及三重否定對意思的表達。
3檢查句子解釋情況,師出示: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指名學困生翻譯,有困難的請同學幫助解答。
4思考:藤子京被貶為什么仍能政通人和,百廢待興?范仲淹為什么樂意為他作記?
洞庭天下水,如此壯觀的美景,作者寥寥幾筆帶過,為什么?用書上原文回答。
第二節中有些句子為下文埋下伏筆,起承上啟下作用,請找出來加以說明。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一、二小節
2想象遷客騷人匯聚岳陽樓時情形,并加以描繪。
教學反思:
1課堂的導入注意了學生對古詩的積累。
2整堂課,以誦讀為主,以讀促悟,而且讀分讀準,讀通,讀美,三個層次,五個環節。即自由讀,分組讀,聽錄音跟讀,齊讀,美讀這樣五個環節。收到了預期效果。這也符合古文的教學特點。
3帶點字的選擇也費了些心思:記之(事) 銜 吞(景) 得無異乎?這幾個字的解釋也正好可以解決上面的思考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4句子的翻譯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自己解決,必要時教師才作相應的指導。
5存在的問題:雖然注意了放手讓學生去嘗試,但缺少學法的指導,比如讀書時對于停頓、重音、語氣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導。再比如,翻譯時沒教給學生對于省略的句子成份,古今詞意的變化,詞序的調整上作具體的指導,這是今后應該注意的。
《都市精靈》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
溧陽市南渡初級中學 史岳峰
一、 導入新課
師:人與動物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常常彼此依賴,也因此有很多關于人與動物互幫互助的故事傳為佳話。你能給我們介紹一則這樣的故事嗎?
生1:1996年8月的一天,黃開寧在檳榔園除草時發現一條蛇躺在地上,就把它帶回了家,用草藥給它包扎傷口,把它養了起來。沒想到這一養就是9年。如今小蛇已經長成了巨蟒,并成為黃家的一員。黃開寧的孩子剛出生幾個月就開始接觸它,坐在蛇背上玩。蟒蛇對小孩也特別友善,每當黃開寧夫婦外出時,蟒蛇還能幫助照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保姆蛇”。
生2:我曾看到這樣一則故事:為了尋找一塊墜落在南極的神秘隕石,三位科學家來到了南極。與他們同行的是八只精明強干、忠心耿耿的雪橇犬。在條件惡劣的冰天雪地里,人與狗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幾天后,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風雪阻擋了他們的探險之旅。由于返程飛機的空間有限,科學家們只好留下了相依為命的雪橇犬,先期返回了基地。風雪又持續了好幾個星期,對雪橇犬的救援計劃一直無法實施。雪橇犬們忍受著嚴寒風雪的考驗,還要為了填飽肚子與身形龐大的海豹搏斗。但對人類朋友的信任和情感一直支撐著它們頑強求生。180多天后,幸存的六只雪橇犬終于和它們的人類朋友幸福地重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