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公開課教學實錄及反思
師:剛才兩位同學用簡要而流暢的語言講述了動物與人的故事,看來要和動物做朋友并不難,關鍵在于用心去感受,用愛去交流。只有這樣,我們生活的世界才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舒乙先生的《都市精靈》,共同探討一下人和動物如何和諧相處的問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本文是一篇隨筆,是散文體裁的一種,它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敘事或議論。課題“都市精靈”中的“精靈”一詞,同學們能說說它的意思嗎?
生3:“精靈”在有的神話傳說中是指反抗上天統治的“惡魔”。
師:很好。那它在文中又有什么新的含義?
生4:精靈在文中指可愛的動物,這里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動物人格化了,聽起來更加親切,更加可愛。
師:通過對“精靈”這一詞語的理解,可見同學們在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下面請同學們一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看看文中寫了哪些都市和精靈,作者對這些精靈懷有怎樣的感情。
(學生各自閱讀課文,邊讀邊作圈點批注)
師:(同學紛紛舉手)好,同學們讀得很快,誰來說說看文中談到哪些都市的哪些精靈?生5。
生5:文章中寫到了北京的麻雀、老鴰、燕子,昆明的紅嘴鷗,上海的鴿子,舊金山的海獸、海鳥。
師:有沒有同學要對生5的回答作補充的?
生6:在文中的第二小節還寫到了野生的小松鼠,第三小節還提到了啄木鳥、百靈鳥、小黃雀、黃鸝。
生7:文章的第五小節還寫到了昔日北京的“一景”老鴰。
師:同學們看的很仔細。那么作者在描寫這些“都市”的“精靈”時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在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生8:從第一小節中“我”對國內外的參觀者說到的那句:“瞧,這是我們的一景”,第二小節“于是我又常常說:‘現代文學館里還有一寶,一只小松鼠。’”與 第三小節的“只及小麻雀的一半大,歌可是唱得很好聽!笨煽闯觥拔摇钡淖院。
師:作者在說“一景”、“一寶”、“幸事”時都難掩自豪之情。哪位同學再作補充?
生9:在第七小節寫到:“老鴰和燕子在北京已經很稀有了,麻雀經過大圍剿也元氣大傷,都構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實在非?上。”作者把今昔北京的生活圖景作了對比,流露出惋惜之情。
師:這兒除了惋惜還有什么其他思想感情嗎?我們可以聯系上下文找出關鍵詞。
生10:還有對老鴰的可憐,其實也是對都市精靈沒有一個安身之所的可憐,同情。
師:很好。還有讀出其他感情的嗎?
生11:還有在寫到春城昆明每年春節前后都有成千上萬只紅嘴鷗的羨慕,和對上海人在廣場上放養鴿子的佩服。
生12:在第十小節寫到舊金山人把看海獸、海鳥當成是“傳統節目和一大享受”,表現了作者對都市精靈的向往之情。
(邊交流邊板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板書,大家能看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表達這些豐富的感情的嗎?(“對比”,大部分同學一眼就看出了用了對比的手法)那其中有哪幾組對比呢?
生13:我看出了兩組對比,一組是今昔北京的生活圖景作對比;一組是把北京和昆明、上海、舊金山的生活圖景作了對比。
師:概括得很好,其實除了這兩組對比之外還有一組的,你能從文中找出來嗎?
(學生都很疑惑,找不出)
師:作者為什么要寫“我“工作的地方?
生14:文章的第一節寫“我“工作的地方,也是描寫的現在的北京,卻也是一幅烏鴉、喜鵲一片歡騰的景象,這是現在北京的一個特例,與整個北京的生活圖景作了對比。
師:生14很有眼力。那么作者通過這些對比主要想表達一種什么愿望呢?
生15:我認為主要是想表現了作者希望人與動物能和諧相處的愿望。
生16:我對生15有補充,我認為作者是希望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從而優化我們的生活環境的質量,這點可以從課文的第十一小節看出。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師:生16分析得很全面。作者通過三組對比表現了自己希望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從而優化我們的生活環境的質量的愿望。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豐富的,同樣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具特色。請同學們細讀課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語句,說說你的體會。在相應的地方寫上批注。
(學生認真研讀,寫批注)(同學們紛紛舉手)好,生17你先給我們說說呢!
生17:我找的是“碰巧了,還能看見一只小松鼠。在北京,在喧鬧繁忙的三環路旁邊,居然有野生的小松鼠,簡直是奇跡!边@里可以看出小松鼠在北京城是十分稀少的,被作者喻為一寶,由此可以體現人們對都市精靈的不珍惜,甚至傷害它們,不能和它們友好相處。
師:思維靈活,分析簡練。很好,坐下。
生18:我找的是“其實,仔細觀察,能發現,一年四季,有許多品種的鳥會輪流光顧我們這個大院子,不過多半是一只或一雙。”我是從“光顧”這個詞來理解的,這個詞一般指商家對顧客的歡迎,這里用在鳥身上,寫出了作者對鳥的歡迎,并賦予了鳥以人的感情色彩,突出了鳥的可愛。
師:你的分析抓住了“光顧”這個詞,不僅有條有理,而且很全面。好,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