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教案3
答案提示:譯文:“現在的法律貶低商人,但是,商人已經非常富貴了;現在的法律抬高農民,但是,農民已經極其貧困了。”原因:(1)中國古代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這是歷史的必然;(2)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統治階級是地主階級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剝削農民來生存的,農民雖然名義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實上處于社會的底層,極其貧困。
2.唐代詩人李敬方《汴河直進船》詩寫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边@里所謂“取盡脂膏”是什么意思?
答案提示:譯文:“汴水連通淮水本來好處很多,但是既有利又有弊。統治者就是通過這條水上運輸線搜刮東南四十三州的民脂民膏的!崩斫猓罕緛磴晁疁贤ɑ此畬习傩蘸苡欣菂s成為統治者搜刮老百姓的工具。說明中國古代社會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既壓抑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又使農民承受了繁重的剝削。特別是東南經濟富足的地方,在不合理的區域政策下,成為支撐專制主義王朝的主要基點,地區經濟發展因此受到消極的影響。
[議一議]
1.應當怎樣認識中國古代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響?
答案提示:作用:(1)有利于農業人口的穩定,推動農業經濟向前發展;(2)有利于加強對農民的剝削和控制,進而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統治階級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3)打擊富商發展官營商業,強化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影響:這一政策使社會經濟受到了壓抑,阻礙了新的生產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2.漢代政論家曾經警告:“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蔽覀儜撛鯓永斫膺@樣的說法?
答案提示:譯文:“奢侈的習慣,一天天地膨脹,對國家是非常不利啊!崩斫猓褐袊糯鐣寝r業社會,社會經濟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非常脆弱,社會財富的積累非常不容易;奢侈之風的興起,可能會激化階級矛盾,對于維護統治非常不利。
[自我測評] 試舉若干例證,說明中國古代王朝經濟政策的特征。
答案提示:(1)為了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中國古代歷朝大都執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例如:漢文帝說“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絲麻”。漢武帝也推行過打擊富商大賈的政策。
(2)統治者推行的區域經濟管理政策,有時會使經濟發展出現畸輕畸重的偏差。例如:秦朝重視關中地區而壓迫和剝削關東地區;再如:漢光武帝劉秀出身南陽,定都洛陽,于是,“南陽帝鄉”和“河南帝城”受到優待。
(3)古代王朝對經濟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體和嚴密。例如:秦朝統一度量衡為商業發展規定了必要的統一標準;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制度。
(4)中國古代王朝經濟政策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實行禁奢侈的政策。例如:漢成帝的詔書中就曾經說過,世俗奢侈無法禁止的原因在于,貴族高官的奢侈沒有節制,于是民眾仿效,逐漸形成社會風氣。
[材料閱讀與思考]
東方朔批評漢武帝說:“上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獨不奢侈失農,事之難者也!”我們是否可以認為,東方朔指出了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歷史事實?